《道德经真义》第十三章
2023-12-20 来源:百合文库
第十三章
太上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孟子说: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诗经》上说: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古人对于自己的肉身是多么看重啊。因为这个身体,不但我们的性命依靠它而存活,就是一个家庭之中,也没有不是依赖它才生存下去的。进而推广到,为天地确立本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无不依靠这个肉身作为主宰。尽管这样,主宰宇宙的是这个肉身,而主宰肉身的唯有大道。大道不能凭空独立,必须依赖人来承接。所以说:身体存在大道就存在,身体消亡大道就消亡。
修道之人,当大道没有修成的时候,远离世俗,藏身于深山中,韬光养晦,安贫乐道。耳朵不听闻世俗的恩怨是非,口中不谈论当下的时事,脚不涉足红尘,这样做难道只是为了躲避祸患,从而保全自己吗?其实也是为了安身立命啊。至于生活中的荣辱是非,全都视作平常,毫不介意。当无端受到赏识和认可,他人盛情邀约,给予极高的礼遇,常人面对这种情况定会欣喜若狂,而修道之人却非常从容平淡。倘若不幸因名气过高,遭到奸邪小人的诽谤、侮辱,蒙受不白之冤,也不怪罪他人,而是归咎于自己。古时候的圣人受宠时不泯灭自己的心性,受辱时也不会丧失自己的真身,能做到这样,真的是有原因的啊。总之,古圣人知晓保身的道理,不是用功名富贵来滋养肉身,而是用仁义道德来修炼心性,所以修成了万年不坏的金刚之躯,被古今的人所倚赖和瞻仰。倘若一旦有了肉身,就自私自重,与他人争名夺利,为自己谋衣谋食,纷纷扰扰,争夺不休,祸患很快就随之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