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道德经真义》第九章(2)

2023-12-20 来源:百合文库
如果继续保持盈满,不懂得停止,难免有倾丹倒鼎的祸患,不如早点停止比较好。而当精气不足之时,需要千烧万炼,运起文武神火,锻炼出先天一元真气,作为延年益寿的根基。等到凡气炼尽,化为一片纯阳,至大至刚,贯穿于一身筋骨之中,矫健如龙,大力如虎,这是多么的精锐啊。此时应当凝聚精气使身体柔顺,就像婴儿那样浑沦无知,这样才能长时间保存元气,最终形神俱妙,与道融为一体。如果保持着精锐,难免有火烧原野的祸患,怎能期望它长时间保存呢?像这样的情况,就如金玉满堂,也不能守住;正如富贵的人家,仗着家财丰厚大肆奢侈,不遵守道义欺侮他人,例如栾氏灭族,范氏亡家,都是不戒除盈满,以致横行霸道,自己给自己召来祸患的结果。
以人们所作的这些事情作为参照,那么天道就可以知晓了。试想正值春天时天气就应该温暖,到了夏天则以酷暑为主,而温和之气就不在了,至于秋天而凉爽,冬天则寒冷,秋风不再。时节运行,万物孕育,功成名遂后,天地于是隐退,从而积蓄阳和之德。倘若寒冬腊月之时却间隔着春天的温和,酷热的夏季夹杂着秋天的清凉,这就是天道反常,时节误期,功成后不隐退,成为乖戾之气,这样对人的危害就多了。

《道德经真义》第九章


所以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天尚且这样,何况是人呢?自古以来聪明之士,贤良之臣,功业卓著,声名远播,却不懂得退隐山林,如越国的文种,汉朝的韩信,酿成杀身亡家之祸的人实在不少。因此学道之人,当精盈气足的时候,不可不忘却法典和身形,使得道行受到损害。如果还没达到这种境界,又怎么能忘法忘形呢?
这是教学道的人,修炼大道,做一节,丢一节,不可自足自满,生起骄傲懈怠之心,否则祸患很快就随之而来。即使没有渗漏真气的隐患,也一定会半途而废,没办法登上彼岸从而进入神化的境界。《悟真篇》说:未炼还丹须速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足以看出道没有止境,功没有穷尽的时候。自古以来的修士,大多遭遇杀身亡家的灾祸,都是由于不懂得韬光养晦、混俗同尘的道理啊。
《丹经》上说: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隐显逆从人莫识,叫人怎得见行藏?因此有道高人,应当深藏不露,顺应时势应付周旋,这样或许避免标新立异,也没有明显的偏好,可以长保其身。否则修养品德后,他人的恶意攻击接着而来,道德高尚,却遭来他人的毁谤,这虽然是他人的无良,也是由于自己太过张扬。《易经》说: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的确是人自取的,又怎能怪自满的人会遭受损失呢?希望后世的学道之人,没有进步则依法修持,到深造有得,就应当止火不用,这样才能避免大火焚身的祸患。

《道德经真义》第九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