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事物语·起源·王政篇·其六
起初是淅淅沥沥地下着水珠,一串又一串,就像是冒芽的柳树枝桠,一串一串、一茬一茬地随风摇曳,飘落到行人身上。随后,雨水越发地具有力量,似乎有一位藏在天上的书法家在随手泼墨,泼出来的水滴砸得没有润透的尘土四散飞扬,空气里满是烟尘的酸气。
四月份的雨水总是如此匆匆而来,而草原上的人们也并没有多少农耕者应有的喜悦——他们大多放牧牛羊和马群,只是在惆怅这场雨是否会一下几天,他们的牲畜是否会发痧患病。所幸,北国早春的雨水并不丰盈,和微风乍起吹皱的平静河流一样,皱纹稍纵即逝。
雨不久就停了。
于是,原本午后略显燥热的气候倏忽间凉爽起来了。
——是个适合出门的好日子。
被阵雨浇熄了声响的集市又喧闹了起来。
成堆的箱子堆在行人稀少的街头巷角,在箱子旁避雨的小孩站在雨布下出神地看着不远处卖力叫卖的烤肉摊子。而在一旁的老乞丐则是一脸波澜不兴,耷拉着缺边的草帽在遮着箱子的雨布下打盹,渐渐地,实在是见得心烦了,这才坐起身来,从脚边的破碗里抠出几文钱来,朝馋嘴的小家伙丢过去。
“拿去买肉吃去!”
脸上的冻疮尚未长好的小孩拣了钱去买吃的,围着烤肉打转。
不远处的大人们围着贴在看版上的告示打转,议论纷纷。
贴在集市当中的告示既不有关商税亦不是要增收人头税,当然,也与征募士兵的市井消息无甚关联。
那是一篇名叫《劝学》的奇怪文章。
识字的商贾在告示前大声读着内容。
——
“天不在人之上造人,亦不在人下造人。”
“一国的安堵,不因贵族或王室的分裂而瓦解,却因民众的愚昧而崩溃。人不学无智,无智则自愚。是故贤愚之别是由学与不学所区分。尝有古人说,一国安堵在乎士人治政、农人耕织、百工制造、商贾牟利输国。然而其人所吹捧的理想国家兴衰不过百年有余。由此看来,士子专于治学治政、农人专心耕织、工匠只制造些专用器物、商人一心牟利,且他们因此不顾其他、一味地平添损缺,恐怕也是不行的。”
“如果大家不分贵贱上下,同等地爱好学问,并从中有所体会,而后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互相弥补其间不足,则一人一家可以富强,一族一国亦可以富强。”
“匈奴人与他国人民生活于同一块大地之上,被同一太阳照耀,欣赏同一月亮,享受着同样的天空与四季。假使人民情投意合,将彼此多余的部分相交换,并多加交流,人人坦诚相见,恐怕世上再没有什么战争、饥荒、病灾及诸多不利于人民生活的灾害。”
“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一些人看到别人有多余的,总会有其中一个去想,能不能白白拿走他人的多余;因为一些人自己有多余的,看到他人有缺损,总会有其中一个去想,能不能不把自己的多余赠与受害的他人;因为一些人做过什么错事,抑或是他们有些短处羞于启齿,于是他们不再与他人坦言,于是人人都藏起自己的心思而不与他人沟通——这亦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