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吉·马莱巴:译者(2)
在翻译《自然纪事》时,我觉得自己就是列那尔,尽管我的看法似乎过分了,但我翻译完这本书之后,当出版商让我翻译《寄生虫》一书时,我拒绝了,因为我不喜欢感到自己就是列那尔。说实话,感到自己被最愚蠢的家禽所憎恶,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情。不过,话得说清楚,要让自己进入一位作家的角色,不必要了解他的生平,我只是再次体验他与其想象的世界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重温他的表面的履历。如若要进入一位十八世纪作家的角色,我无需戴上假发,也不必穿上当时的服饰,尽管我得承认,我有过几次这样的奢望。特别令我感兴趣的是重走作家创作作品时的历程。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磨砺,不过,我得在其中小心翼翼地行走,以免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为此,在我从事翻译的初期,我更喜欢翻译一些像皮埃尔·洛蒂②那样的小作家,我选择了洛蒂,因为我喜欢异国情调,然而我很快又感到麻烦和困惑了,因为我发现他作品的背后有许多作假和诀窍。
我并非不喜欢文学上的诀窍,但我发现自己比我所翻译的作家更有野心。
①译者注:儒勒·列那尔(1864-1910),法国作家,擅长把自然主义学者们的人文资料改写成散文诗体。代表作有《胡萝卜须》(1894)、《自然纪事》(1896)。
②译者注:皮埃尔·洛蒂(1850-1923),法国作家,作品有《冰岛渔夫》(1886)、《菊子夫人》(1888)等。
我对一些大作家却敬畏有加,因此,在短期内我真不敢着手翻译拉伯雷或者莫里哀。我得谨慎小心,一步一步慢慢来,因为一旦我在进入角色时失败了,我也许就抹去了我为之活着的一个理由。因为我的生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者的生活,而是我逐渐进入的我所翻译的角色的生活,他们在法国或英国文学中多少占有重要地位。我翻译了亨利·菲尔丁的《约瑟夫·安德鲁》,我觉得自己十分得心应手。较之翻译洛蒂的作品,那是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