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远长天:怀念王吟秋(八)(7)
政*6治环境进一步严峻,戏改之势扫荡全国各大剧种,漫厉呼啸。「四大名旦」后一辈的演员,焉能有老艺术家那样抗争的本钱?因此上,就如张君秋、杜近芳也只能在田汉面前唯唯地恳切道:「田老,您写吧,您怎么写,甭管句子有多长,甭管押不押韵,我们都能唱!」为了争取演出的机会,本子通常是这样淘换来的。口语化的话剧台词、字数参差不顾句读、既不洗练、也难合辙上口。如欧阳予倩先生的京剧剧本《桃花扇》,剧中李香君的几段独唱,除却杜近芳这样优秀的演员,旁人恐难胜任,真可谓「高处不胜寒」,学者寥寥,更谈不上推广与吸引群众琅琅上口地吟咏传唱了。即使买票去看戏的观众,亦是冲着主演而决非冲着剧作者而去,这是艺术鉴赏的惯性思维。哪一个演员不希望在艺术中争取独创的自由?但是这种畅怀的自由在政*6体的约束下是不存在的。纵使那有限的演出自由,也是配给式的,就如杨荣环、梁小鸾这些优秀的演员,甚至都没有演出的机会,唯有愀然独立。
没有名角儿的维系,戏曲必亡,没有戏曲的传承,就没有名角儿诞生的本源,在思想意识上认为「话剧加唱」可以替代传统戏曲的传承,则从骨子里加速了戏曲的死亡。
杜近芳之《桃花扇》在江**66qing众人的眼中,作为国剧的京剧艺术俨然可以被利用为政*96治呐*6喊的工具,随后,传统艺术被鞭笞倒悬。「革*6命样6板戏」披上了伟岸的道袍,八亿人民耳际反反复复地充斥着八出样板戏,这出轰轰烈烈的闹剧持续了shi年之久。京剧团逐个萧条,演出场次锐减。以江*76qing原籍山东为例,文*7革之前京剧团有三百余个,文*6革中纷纷遽散。在这层道袍终遭撕裂之后,传统艺术已破碎殆尽,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但文*6革「造*反5*有理」的思潮,仍一直在挤压着传统京剧的生存空间。表面看来,新时代的京戏艺人在舞台上塑造出先进的工农兵形象,好似扩展了京剧表现手法;实则,艺人为了争取到演出的权利甚至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舞台演出多半是违心的迎合,任由导演的指派,完全背离了戏曲的创作规律。
以演员为中心的戏曲艺术被彻底颠覆,演员边缘化,导演中心化,舞台上演出的哪里还是京戏,不过是一出出历史傀儡戏。
几十年来,始终未曾改变的是,艺人从未获得过自由的话语权;在风高浪急的政*6治运动中没有获得,在天下承平的「盛世」中也不可能获取。国营剧院中,唱戏的是艺人,决定艺人境遇的却是剧院的领导。领导不见得懂戏,甚至沿袭了抵制传统的一贯作风。领导要政*6绩,自然就得力推新编戏,有无艺术内涵不是第一要则,重要的是能从中勾取功名利禄。三十年来的市场经济模式,并未扣响京剧的门环。顺之者昌,此言中的。对于那些「抱残守阙」不肯依附的老朽们,就让他们清高去吧!摆在青年演员面前的,有名利与艺术两条路,不可兼取。名利之路唾手可得,艺术之路荆棘遍布,有谁会选择后者呢?在名利的诱惑下,青年演员悉投名师,而非明师,选择前者虽无可厚非,然而却加速了京剧的急剧陨落,直至跌入死亡之谷,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