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远长天:怀念王吟秋(八)
吟秋从北京京剧院退休之后,晚年独自居住在北京海淀区北三环双榆树南里二区一幢普通居民楼中。七十多岁的他,依然身体硬朗,可以自行安排有规律的起居生活。他开始回顾自己从艺之后的生涯,他有感于有知遇之恩的王瑶卿、王幼卿、程砚秋和马连良诸位,这些回忆,也使他心中时时激起层层的微澜。
记得那是一九四八年春节,清华大学举行春节团拜联欢晚会。王吟秋应邀陪经济学家刘大中先生演出《打渔杀家》和《奇双会》[写状] 一折,刘大中先生于老生戏、小生戏无一不精,校方还特别邀请程砚秋先生登台清唱。
二月十四日下午,程师、师母带着王吟秋来到了清华大学吴景超教授府上。车一到吴府,吴氏夫妇、刘大中夫妇已在门口恭候程师三人,下车后,大家在吴府门前合影留念。傍晚,吴景超夫妇设宴招待,刘大中伉俪坐陪。饭毕,刘大中先生和王吟秋即去礼堂化妆,程师、师母则在吴府吃茶说谈。程砚秋早向刘大中说道:「我这个徒弟没念过多少书,您在台上多指点指点。」
晚上七点多,联谊会开始。梅贻琦校长、朱自清先生、吴景超夫妇、刘大中夫人、程师、师母与众位校内师生观看演出。当刘大中先生上场后唱「父女打渔在河下,家贫哪怕人笑咱,桂英儿掌舵父把网撒……」,一个拖腔,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稍作休息,接演《奇双会》[写状]一折,刘大中上场后一句[引子]念得清脆响亮,又博得掌声无数。刘大中扮相儒雅,表情动作出于自然,充满书卷气,程师盛赞刘大中是很难得的「多才多艺」。
唱完,台下闻听得程砚秋先生来唱《锁麟囊》,早沸腾开了。程师身穿青布长衫,清唱《锁麟囊》一段[二六]「春秋亭外风雨暴……」台下掌声雷动,久久不停;还要程师加唱,复又加唱两段,每段唱完,掌声不断。这也是程砚秋先生多年来破例唯一的一次不化妆穿便服登台清唱。
程砚秋之《锁麟囊》剧照 当晚,台下观剧的朱自清先生,随即赋诗两首,分赠程砚秋、王吟秋师徒二人。诗题为《赠程砚秋君及高徒王吟秋君》,首赞程师:韩娥歌哭入云深,老幼悲欢不自禁,今夕琳琅闻一曲,千人忘味各沉吟。复赞吟秋:盛年头角已峥嵘,雏凤清声满座倾,不负苦心传妙绪,程门此子最能鸣。
程师的观众群多为知识分子,与书家交往多了,王吟秋对念书上大学充满了憧景,然而,他自己哪敢有进清华园上学的奢望呢!
已是暮年的他,毅然掏出自己菲薄的退休金的一大部分,无偿地捐献给家境贫苦的大学生。十年之间,竟也捐出了好几万,而自己依旧省吃俭用,只订阅了多份报刊来了解世间动态。他回想,自从一九四五年进入程师家,到一九五八年程师去世,这一十三年之中,不曾见过师父添置过什么新家具。唯有一次,一九四七年,秋草渐黄的时节,一个清风飒爽的午后,师父带着吟秋去逛天桥,在天桥一家旧货店里,无意间相中了一面约一米五高的红木大镜子,便买回家中放在堂屋内,师父每天对着镜子练身段。一九八五年,师父已经走了多年,还听得师母凄凄长叹道:「你师父,累了这一辈子,没有享什么福就走了!」想起这话,王吟秋没有一次不硬咽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