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之死(赵毅衡译) 罗兰·巴特
2023-10-28 来源:百合文库
巴尔扎克在小说《萨拉辛》中描写一个男扮女装的阉人,他写了以下句子:忽然的恐惧,怪诞的想法,爱焦急的本能,性急莽撞,唠唠叨叨多愁善感,这活脱脱是个女人。”这是谁在说话?是一直不知道此人男扮女装的小说主人公吗?是由于本人经历而对女人性格的思想活动有深刻了解的巴尔扎克这个人吗?是“在文学上表示女性思想”的巴尔扎克这个作者吗?还是普通适用的慧言?是浪漫式的心理学?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原因是可靠的:写作就是声音的毁灭,就是始创点的毁灭。写作是中性、混合、倾斜的空间,我们的主体溜开的空间;写作是一种否定,在这种否定中,从写作的躯体的同一性开始,所有的同一性都丧失殆尽。
毫无疑问,情况从来都是如此,一旦一个事实得到叙述,从间接作用于现实的观点出发,也就是说,最后除了符号本身一再起作用的功能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功能,这种脱节现象就出现了:声音失去其源头,作者死亡,写作开始。然而这种现象的意义各不相同;在部族社会中,担任叙述工作的人从来都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中间人,萨满教巫师,或叙事者人们可能欣赏他的“表演”——掌握叙述信码的能力——但从不欣赏他们个人的“天才”。作者是现代人物,我们社会中的产物,它的出现有一个历史过程:它带着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理性主义,到基督教改革运动的个人信仰,从中世纪社会产生出来。它发现了个人的尊严,把人尊称为“万物之灵长”。因此,文学中应有这种实证主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和顶点,它赋予作者“个人”以最大的重要性,这是合乎逻辑的。作者在文学史、作家传记、访问记和杂志中仍处于支配地位,因为文人渴望通过日记和回忆录把个人跟作品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