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方法论(四):科学与系统(7)
可证伪性 ——该理论的结论命题全集皆存在否定,且命题或其否定可以被实践所检验;
可重复实验 ——该理论的方法过程满足可重复性第一原则和第二原则;
以客观为原点 ——该理论研究的抽象对象,在研究目标着重的方面,和客观对象高度吻合。
则该理论体系是科学的。
——————※————※————※——————
但是,到此还没完,只要仔细一想,我们还有严重不满意的地方:只有在精度要求溢出
的时候,才可以合理地以降低计算量的理由简化模型。如果原本模型中抽象对象的精度——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程度——就达不到要求呢?
我在上面说过,做到以客观为原点,判定以客观为原点的原则,是最困难的。
为什么?——只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你抽象出的概念对象是符合客观的?
是啊,你怎么知道?当我们说一个概念“很客观”、“反映了客观情况”的时候,本质上我们在说什么呢?
同样是概念/理论/命题和客观世界一部分对象的比较,我们可不可以从结论集的客观验证中来进行类比呢?毕竟后者要简单、直观得多:依据理论预言中的相关变量,提取客观实验结果中的数据,再和理论的计算值比较——误差小于一定范围,则可以认为待测理论命题为真。
但是,结论和实践结果能比较,是因为两者的推理进程可以互不干扰地并行进行(请再回看科学导图,这次我就不贴了),则比较具有有效性。但是概念对象集合本身是来自客观对象集的话,它们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又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答案其实就呼之欲出了——我们会发现,只有当我们对客观对象的观测、抽象方法
是先进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概念对象才会反映更加完整的客观对象的属性。
这就指出了,以上一切的关键都在于“通道”
,即:从客观世界观测、提取、抽象出概念对象,从抽象对象中经过分析组织得到结论集的过程,对客观对象设计、进行实践考察,对客观对象部分属性和抽象结论进行比较——所有这一切的,方法论
。
不知道上文讲了这么多对科学性本质的探究之后,有没有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想到:以上一切和本专栏系列的核心——方法论——有何联系?
或者说,我们说的方法论,在导图中的位置是什么?上一段标黑的文字便是解答。图示如下:
方法论就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