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方法论(四):科学与系统(9)
我曾经在系列篇(二):《朴素集合论方法》中写道,认知中的单一概念转化成集合概念是认识客观世界复杂性
的开始。为什么仅仅是开始呢?因为此刻我们就发现,光是通过集合概念看到事物内部的多样性,依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集合中的要素间不存在结构性
。表现在数学特征上,也就是集合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无所谓
。
在篇(二)中,我用了木头椅子当作集合的例子,评论区有人敏感地指出了木头椅子并不是严格的集合,因为靠背、坐板、椅子腿这些元素有特定的结构性
,其架构方式和顺序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就不成为“木头椅子”。非常正确。这就是看到了组成木头椅子的要素间,不仅仅是单纯机械性加和的相互关联。
随着人类科学研究范围和程度(本质上,是实践和认识活动范围和深度)的发展,我们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这种复杂性、组织性、非线性关联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我们在对科学性第三原则的探究中,得出了一切概念对象都只能是客观对象的部分反映的结论;而刚才我说,只有通过先进的方法论,“我们得到的概念对象才会反映更加完整的客观对象的属性”。现在,结合以上论述,我们便可以给出方法论先进性的定义:能更大程度反映客观对象内部结构复杂性、整体属性多样性、外部关系复合性非线性的方法论,就是更先进的方法论。
请注意,先进性是一个相对概念
。
因此,为了更加科学地探究客观世界的规律,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客观世界的复杂对象和复杂关系,在20世纪下半叶,人类终于发展建立了目前为止最先进的方法论:
系统科学哲学
。
在此,正式给出系统
的定义:
系统是要素和要素间关系的总和。
如果把这个定义去除掉“要素间关系”,或者等价理解为,在要素间关系为0(即要素只存在机械线性加和)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就是集合
的定义。也即,集合是一类特殊的系统
。我们有时也称之为机械性系统。
现在我们跨过朴素集合论,来到了更高的高度。篇(二)中有一个命题:“任何事物自身都是由更基本元素构成的集合,任何事物也都是更大范畴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现在可以更新到更加接近客观的版本:任何事物都是由更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任何事物也都是更大范畴系统中的一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