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存瑞改编评书《三国》的始末(7)
总之:书本上共有35个字,这35个字由演员口中出去,给听众的感觉是背书。如果使用口语化民间语言的特点去说这点事,不但比原文多说出345个字来,还显不出赘言累累;并且比原文还通俗易懂,理直气壮。
第二,处理故事情节是极端化的。如斩颜良就是一例。
第三,处理故事矛盾是激烈化的。如斩华雄就是一例。
第四,在表演艺术手法上,有独特性有一定的方法,例如血战白马坡。
第五,每个情节,它的独立性都很强,并且表现出开头明,结尾纳、来往清(即横股清)中间有高潮。
第六,全书贯通一根筋,也就是具有五性:衔接性,迂回性,起伏性,螺旋性。(注:原文如此)
附记
我在演出三国的漫长过程中,得到一些听众和各方面人士的帮助,指正、扭转错误,使我在历史上、书目上、评书艺术上,以及表演手法上,不断地得到提高,特别是在解放后,得到党的教育和领导上大力的长期的给予真诚的培养,使我懂得了思想政治寓于艺术文化娱乐之中,使一些人在听故事当中而受到了教育和启发。收到了精神文明之陶冶。
为了便于到工厂、农村给工人农民兄弟去演出,在改编过程中,提拣出一些片段如温酒斩华雄、飞马斩颜良、古城会拖刀斩蔡阳、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猛张飞鞭打督邮、定军山、三顾茅庐、喝断当阳桥、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火烧博望坡、宝马跃檀溪、血战汉津口等等以及新书杨子荣打虎、舌战小炉匠等。这些片段既几次参加过津门曲荟,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播放过,1984年天津广播电台把我演说的全部评书三国录了音并在电台陆续播放,受到听众欢迎。
自1936年起我以演三国为主,随学习、随充实改进,连续不断的在河东地道一带演出,受到各界群众的赞赏和鼓励,鞭策着我继续努力把评书三国改编的更好,1966年十年动乱时横扫四旧开始了,三国也靠边站了并且勒令停演了,只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各项政策,评书三国才重见天日,受到党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以上所述难免有不妥之处,请专家学者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