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评书界的变迁
要想弄清建国以来评书界变迁的轨迹,公案短打书的遭遇是一把钥匙。鲁迅先生说:从明代的讲史,到清代的公案武侠,小说的变迁体现了民心之变。体现了怎样的民心之变呢?说白了就是民心的奴化。满清一代,是中国奴才文化最为盛行的时期,而公案短打书,是奴才文化的集大成者。公案短打不光宣扬奴才主义,还公开褒奖特务统治,那些所谓豪侠义士,在朝廷的身份就是特务。
因此,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公案短打书就为新文化分子所不齿,其中最典型的据说是郑振铎。但在解放以前,这些人对公案短打最多是鄙视,批判。还没法采取主动行动遏制甚至取缔。可建国以后,这些新文化分子掌握了文化大权,情况就不同了,公案短打再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评书界也是推不争气,在三四十年代,三侠剑、剑侠图盛极一时,大部分说书艺人都吃上了剑侠图的饭。如著名评书艺人顾存德、姜存瑞、李鑫荃、袁阔成(年龄排序,不然没法排,下同)都是剑侠图的底活儿,东北评书艺人杨田荣,吃的则是《三侠剑》和《三侠五义》的饭。
结果,解放了,公案短打受到抵制了,这些人都丢了饭碗,怎么办?顾存德和姜存瑞年长一些,舞台经验丰富。于是,顾存德开始研究《水浒》,姜存瑞开始研究《三国》。杨田荣、李鑫荃、袁阔成都是毛头小伙,虽然《三国》《水浒》这些书应该也会,但这两部书可不是随便就能拿的起来的,于是改说新书。由于当时绝大部分年轻评书演员原本都吃的是公案短打书的饭,这些演员整齐划一的转说新书,促进了新书的迅速发展。所以,我看到过这样的说法:对公案短打书的遏制是新书大兴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