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守望者: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的下半场战事|真实故事(7)
翟斌与亿康先达的缘分终结于一个痛苦的拥抱。
2012年10月,就在公司刚刚为他办完入职10周年的庆祝酒会后的第二天,翟斌提出了辞职,此前他已进行了8个月的思想斗争。美国罗盛咨询的全球CEO承诺翟斌可以在纽约建立一个专门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服务的海外机构。“从零开始!”他动心了。
董事长得知翟斌辞职,给他打了一个电话:“Ben,你疯了?你这几天哪里也别去,也不要傻傻地签署任何东西,等着我,我们见面再说!”翟斌则抢先飞抵了巴黎。尽管董事长再三挽留,翟斌还是没有回头。两人扼腕地拥抱,拍拍肩膀祝好道别。就这样,翟斌成了亿康先达多年来全球唯一“叛变”的合伙人,很多过去亲密无间的战友实在无法理解他的决定,甚至从此陌路。
罗盛总部办公楼就在纽约中央车站的上面,办公室里珍藏着丘吉尔的油画真迹和历任美国总统的手稿。翟斌欣赏罗盛富有历史和人文感的企业气质,也认同其严谨的管理模式,但这里也没能成为他的终点。在协助双汇收购Smithfield Foods,帮冯仑在纽约的“中国中心”物色CEO后,翟斌带着“美国亚裔商务人士50杰”的荣誉再度辞职,在职一年零七个月。
2014年7月,翟斌的家具还在大西洋货轮上漂着,人已经回到了中国,着手准备创业。罗盛当初向他勾画的愿景没能实现,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道路任重道远,运作“海外中国中心”的时机尚未成熟。“我在大洋彼岸看着国内正掀起创业创新的浪潮,不甘心做局外人。”
翟斌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中国CEO和副总裁这个级别的平均在职时间只有2.9年,压力和诱惑让他们求变。同时,伴随中国市场快速成长,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可六七十年代文化动荡造成人才断层,间接导致了“高端人才赤字”。最终的结果是,企业找不到忠诚的团队,经理人也找不到稳定的平台。翟斌认为,与其把高端人才当做商品交易,不如直接当成资本投资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他决定转型,从“猎头”变成了“猎投”,希望打通人才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壁垒。
2014年9月,翟斌创办了本瓴。创业后翟斌第一次没了司机,没了秘书,没了团队。住旅店,吃包子,挤地铁。办公室也从国贸CBD搬到了“宇宙中心”五道口。
当年11月2日夜里,翟斌写下了一篇随笔,题为《你,就到这儿了吗?》。在这篇从未发表过的文章中,他写道“如果现在我不主动重启更新,早晚有一天我会因剧变的海啸被动清零。那将是一次真正的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