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视角,窥破曹雪芹《红楼梦》里的难解谜题(2)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命运共同体,导致他们因为生活的过于安稳而不思进取,渐渐的进入了一种犹如“不知身外事”的境地。
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以及《再论文字下乡》两文中所谈到的空间、时间尺度上文字在乡村的价值。
正是因为四大家族间过于亲密、联系过于密切所以他们就如文中提到的“文盲”一样,他们由于空间尺度上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多余的语言进行交流,或者是因为时间尺度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定型,其历史轨迹也是一条直线,语言足以传递代际经验,不需要文字,导致文字无法下乡,社会渐渐向原始部落“退化”。
那么在四大家族间也是如此,他们由于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因为对方做出任何多余的改变,渐渐的也步入了“退化”的阶段,这样一来当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他们这一命运共同体很容易就会乱了阵脚,而走向衰败。
当然,贾府在面对日渐衰败的局面时也是做过一定努力的,例如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中,探春就创新性地实施了“开源节流”的策略,将大观园中荒置的田地租给嬷嬷们耕种收取地租,为贾府净赚了几百两银子。
但是,我们也很容易看出来,探春的理家虽说为贾府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但自身也存在很大的局限。由于自己“女儿身”的限制,探春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还是在贾府中进行,还是在大观园中进行,还是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没有打破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并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