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品读红楼的正确姿势·观点形成的逻辑顺序(2)

2023-08-02红楼梦读书薛宝钗脂砚斋 来源:百合文库
阅读前接触并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偏见→在此偏见的影响下对小说进行断章取义阅读或牵强附会解释→强化先入为主的偏见→在偏见的影响下继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同上形成不断强化偏见的循环
这方面的例子之一便是对“薛宝钗”这一角色的解读,比如她的《临江仙·咏柳絮》,多数人在评价她之前就先接触到了官方红学会给她的“世俗圆滑”“醉心功名利禄”的评价并深以为然,而后在阅读第七十回这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临江仙》的最后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因“青云”一词有“功名利禄”之意,因此这些读者一口咬定,这首词就是表达薛宝钗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且不谈官方红学会对薛宝钗“醉心功名利禄”的定位从何而来,第七十回的桃花诗社之中,薛宝钗在作柳絮词之前就发表了作词的思想主题“(其他人的咏柳絮的诗词)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而作完之后,众人对柳絮词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表明薛宝钗创作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为柳絮“翻案”,抒发一种昂扬感。
进一步说,从诗词的内容上看,上阙的“东风卷得均匀”对柳絮飘落凌乱的改写,“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所展现出的对“丧败”的诘问,都表现出一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之情,而下阙“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也表明丝毫没有世俗圆滑的意思——世俗圆滑者本该随机应变,岂能“终不改”?

品读红楼的正确姿势·观点形成的逻辑顺序


再进一步说,“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之“青云”只有“高官厚禄”的意思吗?按,唐代王勃曾于其《滕王阁序》中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南朝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写陶渊明“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难道此二处的“青云”皆是“高官厚禄”之意?
事实上,薛宝钗在第四十二回的“兰言”中所说的“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倒不如做些耕种买卖,究竟没有什么大害处”第三十八回螃蟹诗对“螃蟹”代表的贪官污吏们“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本质、“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下场的讽刺与希望都表明,她比起仕途经济和高官厚禄,更看重世道正义和社会安危,此处的“青云”分明指的是她远大的志向!
这些在先入为主的偏见下对《红楼梦》的文本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的解读,在原著的白纸黑字面前无疑是暴露了自身的逻辑崩塌和偏颇无理。当然,除了在偏见的引导下断章取义解读之外,事实上笔者注意到,当下的许多“红迷”的观点形成是这样的逻辑:
先入为主地形成偏见→在网络等地和他人交流同样的偏见(比如营销号文章,同不看书的博主等发表的偏见)→强化既有偏见→继续交流偏见→同上不断强化偏见形成循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