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克顿故事(6)(2)
在老城区,随处可见一些牦牛说书者。在很古老的时候,牦牛国没有文字,那时候的故事就靠口头讲述,代代相传。后来在历史的发展中,虽然文字已经形成,说书者们还是坚持着传统,他们讲述的有民间传说,也有来自异邦的传奇,这些故事共同形成了今天庞大的口头叙事体系。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什么三牦牛义结金兰,室德用颜料染红牛角,这类情节就是从他们的口里诞生出来的。他们对于历史的讲述,和官方的叙述相差很大,成为同一宇宙、同一国家的另一历史。牦牛国向来不重视历史,对于很多历史事件,官方的记载大多含混不清,留下很多空白,给说书者的创作提供了便利。两个历史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受到上层精英们的宠爱,一个受到底层老百姓的欢迎。在亚克顿的街头,你也许能看到两头牦牛就同一个历史事件争论起来,这是毫不稀奇的。
两条历史常常发生交汇,给研究历史的学者造成混乱。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史诗《海德里希和室德》是一部民间流传已久的口头文学著作。塑造了两个不同的形象,一正一反,相互衬托,讲述了海德里希从出生到战胜室德,统一疆土,光荣回乡这段故事,以及室德从胸怀大志到最终堕落的一生。史诗从口头到文字的整理工作几年前才启动,尚未完成,难以计算具体的字数和行数。全诗分三部,第一部是海德里希从出生到统一东部亚克山脉,接受酋长的禅让,给国家带来了和平;第二部是室德的生平;第三部是讲室德如何挑战海德里希的统治,以及海德里希率领勇士孤军深入,最后终结了室德。一个熟练的说书者每天讲九个小时,要讲十天才能讲完。学者断定史诗诞生在海德里希二世的时代,那是一个歌功颂德的时代。史诗里有一些关于室德的情节,他是如何历经磨难寻找一种奇花,来染红自己的牛角,又是如何巧费心机害死了神庙其他的祭司。
这些情节很有可能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而是出于一些原因对室德的刻意抹黑。在室德的墓室和亚克顿神庙附近的一些石碑上,找到了相应事件发生的依据:壁画讲述了相同的故事,并且有使用过红色颜料的痕迹。可是不管是墓室还是石碑,建成时间也都较晚,经过检测同样是海德里希二世时代的产物。两条历史在这件事情上的讲述上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可是到底是谁借鉴了谁?这些故事写在了今天的历史课本,但它们是不是真的,后代再也不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