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清代戏曲的繁盛与荒芜(2)
在八十回的《红楼梦》中,就有十四回涉及到“唱戏”,可以说动不动就要搭台唱戏。
首先是生日必唱。第十一回贾敬生日外请一班小戏唱;第十六回贾政生日唱戏;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唱戏;第四十三回凤姐生日唱戏;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小范围夜宴,芳官唱戏;第七十一回贾母生日,更是唱了几天。
这既是中国历来对生日的重视,也反映了人们对戏曲这一娱乐形式的喜爱。
乾隆皇帝就是个戏迷,在乾隆十六年,皇太后六十大寿,皇帝为了表孝心,为其组织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戏曲堂会:“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外之高梁桥,十余里中,各有分地,张设灯彩,结撰楼阁.....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游者如入蓬莱仙岛”。
十余里的路程上,相隔十几步就有一个戏台,至少可以搭上百座戏台,皇家气派,规模空前。如此一来,上行下效,官民必会趋之如骛。
其次是节日要唱。在第十九回中,元妃省亲之后,虽然灯节的正日子已过,但是被省亲累的人仰马翻的宁荣两府也要以灯节的名义,娱乐放松一下。
“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
在五十三回的元宵节时,唱戏的台子摆在了荣府,众儿孙簇拥着老祖宗贾母一同看戏,好不热闹。在乾隆年间也是一样的,皇帝作为资深戏迷,每逢节庆之时,宫中必然锣鼓喧天,皇帝每场必到,甚至还亲自为一出幽默题材的戏曲《拾金》设计了唱腔。即使到了现代,在春节、灯节、古庙会等期间许多地区还保留了唱大戏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