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斯布隆(Avicebron)(6)
l 奥弗涅的威廉(William of Auvergne),以“Fons Sapientiæ”为标题引用了盖比鲁勒的作品。他将盖比鲁勒看作是一个基督徒,并称赞他是unicus omnium philosophantium nobilissimus。
l 黑尔斯的亚历山大(Alexander of Hales),和他的弟子博纳文图拉(Bonaventura),他承认盖比鲁勒的教导,同意精神存在也是由质料与形式组成。
l 拉马尔的威廉(William of Lamarre)
盖比鲁勒与阿奎那之争的要点如下:
1. 质料的普遍性:阿奎那坚持精神存在是非质料的;
2. 物质实体的复数形式:阿奎那否认这一点;
3. 物质存在活动的能量:盖比鲁勒断言。阿奎那坚持盖比鲁勒错误地将理论上属与种的联系转化为实际存在,从而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错误地认为事实上所有事物都由形式与质料组成正如种与属各自独立。
伦理学
《道德品质的改善》
视觉
骄傲
懦弱
羞怯
无耻
听觉
爱
恨
慈悲
残酷
嗅觉
愤怒
温柔
嫉妒
敏锐
味觉
高兴
悲伤
镇定
懊悔
触觉
慷慨
吝啬
英勇
怯弱
《道德品质的改善》(希伯来语:תקון מדות הנפש)是一部伦理学专著,被蒙克称为“道德的流行手册”。盖比鲁勒应一些朋友的要求于1045年的萨拉戈萨写下,他们期望能拥有一本论述人类品质与影响它们的改进的方法的书。
这部作品的创新就在于它展示了独立于宗教教义的伦理学原则,它提出了五条生理感觉是善与恶的象征与工具,而不是它们的代理。从而,一个人对恶的倾向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盖比鲁勒提出了一个扁平的图示表明二十个品质与五个感官之间的关系,呼吁他的读者训练他们的灵魂的品质直到善成为他们的自我感觉与习惯。他视人能够做什么的能力为神圣善行的一个例证。
然而盖比鲁勒的这部作品并没有广泛在犹太主义里得到研究,它有许多要点与当时比亚·伊本·帕奎达(Bahya ibn Paquda)非常流行的作品《Chovot HaLevavot》相似,这本书也作于1040年的萨拉戈萨。
《珍珠之选》(Mivchar HaPeninim)
《珍珠之选》是一部六十四个篇章的伦理学作品,直至十九世纪才被认为是盖比鲁勒的作品,而这仍然是具有争议的。它一开始在1484年的意大利松奇诺(Soncino)被出版的时候,仅仅附带了一小段评论,后来又重写再出版了好几个版本与缩写本。约瑟夫·奇门奇(Joseph Ḳimcḥi)就曾为其题诗,标题为《Shekel ha-Kod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