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小说中的系统研究:作为数字本体论的系统(3)
在《异星虫族》里,几乎没出现过“系统”这样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虫族的“传承”。这里的“传承”与“系统”在功能上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两者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异星虫族》实际上是将《星际争霸》这款电子游戏中的游戏的操作系统单独移植了出来,作为一个自足的、脱离了游戏本身的实体概念来使用在网络小说中——主角与虫族的关系,就像是电子游戏中的虫族玩家与被玩家控制的游戏单位一样。而在《二次元末日》中,出现的并非是这种游戏性的关系,在这里,“系统”具有一种极端的抽象性与实用性,这种精简到极致的概念,并不是像《异星虫族》那样来自于对某种游戏的操作系统的直接套用,而是出自于中国网络文学世界的层层沉淀、过滤和一次次的迭代,这种沉淀和筛选,就像甲虫育种一样,减少了不必要的器官和功能,加强那些具有竞争力的特性,最后的结果就是让中国的同人作者们创造出了越来越具有效率的系统概念。
换句话说,在《异星虫族》的2009年与《二次元末日》的2019年之间,十年的时间里,系统的构成和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简单地直接挪用游戏操作系统,到现在的抽象且实用的系统,这是一种进化论-演化论式的演进。
那么,这种系统形态的演变是如何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2009年左右的时间里,像《异星虫族》和《无限恐怖》这样的小说成批地涌现,在这种涌现里,读者的口味也发生着漂移和变异。作为一种极端依赖读者的文学体制,网络小说的作者们也不得不对读者的口味进行某种回应,就是这种回应导致了系统的逐步变异和改造。网络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关于欲望的文学,其最重要的隐性结构就是去一步步地激发读者的欲望,使之达到畅快和舒爽的顶点。这也是为什么网络小说总被称为是“爽文”(两种称呼有时候甚至相互混用)。在这样的视角下,“系统”的出现也是为了迎合读者的欲望,为了激发读者的情绪。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具有这样的激发欲望的效率,虽然有《无限恐怖》这样成功的例子,但还是有很多小说无法成功地利用系统来激发欲望,从而遭到读者的冷落,最终导致了作者“太监”——也就是封笔。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们就必须改进系统本身的存在论结构,去掉难以理解的和复杂的部分。从《无限恐怖》(2007年)的“主神空间”到拔灯法师的《异星虫族》(2009年),再后来的《召唤红警》(2011年),始终有一个隐形的形态变化的链条,在这个进化的链条的最终点出现的,就是《喜欢种田的居然就本大爷一个?》这样的系统:娇小,简单,高效能,容易理解,具有“机械的提示音”,付出点数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与此相比,在老式的系统小说中,《异星虫族》的系统对读者的电子游戏背景有所要求,而《无限恐怖》的系统则是超越了作为主角的冷峻的存在。
上文啰里啰嗦地讲了一大通,笔者这么做的原因是希望人们意识到,系统的存在从根本上规定了穿越小说的历史,并且在此基础上奠定了穿越小说和同人小说的主要结构。在上面提到的各种小说里,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穿越小说可言。尽管上面的讨论提出了一种线性的演化论观点,但我也想提醒读者注意,系统的构成并非是简单的进步问题,也并非仅仅与读者的欲望结构有关,这只是一种片面的还原论罢了。事实上,上文中提到的所有类型的系统,在今天都会找到一大批簇拥者。要想理解系统,就必须考虑到系统与题材、主角、世界观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以及系统本身在世界中所具有的入世结构(第四章对此进行了不完全的讨论)。本文的接下来的部分,就是为了详细考虑这些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