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学习笔记分享丨Part 3:故事设计原理(全书笔记整理请查看文集)(3)
1.两条原理控制着观众的情感投入。第一是移情;第二是可信——一个内部连贯的世界,其规模、深度和细节都能自圆其说。
2.真实可信取决于“讲述细节”。当我们使用少量精选的细节之后,观众的想象会自然脑补其余,完成一个可信的整体。
3.独创性存在于对真实可信的执着追求,而不是来自标新立异的猎奇。
三、激励事件
1.当激励事件发生时,它必须是一件动态的、充分发展了的事件,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或者模糊的事件。
2.激励事件必须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的各种力量的平衡: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单一事件,要么直接发生在主人公身上,要么由主人公导致——而他马上意识到生活平衡被打破,要么变好,要么变坏。
·偶尔需要由两个事件来构成:一个伏笔、一个分晓——作者绝不能推迟分晓的时间。
3.主人公必须对激励事件做出反应——激励事件不仅激发出一个自觉的欲望,还会激发出一个不自觉的欲望。这些复杂的人物忍受着激烈的内心斗争,因为这两种欲望构成了直接的冲突。
四、故事脊椎
脊椎是主人公为恢复生活平衡所表现出的深层欲望和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它是第一位的统一力量,将故事的所有其他要素融为一体。
自觉欲望之外,主人公还有一个不自觉的欲望,会成为故事的脊椎——不自觉欲望总是更强烈、持久,其根基一直扎进主人公的内心。
五、求索
故事要义:一个事件打破人物生活的平衡,使之或变好或变坏,在他内心激发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愿望,意欲恢复平衡,于是把他送上了追求欲望对象的求索之路,一路上他与各种(内心的、个人的、个人外的)对抗力量抗衡。他也许能、也许不能达成欲望。
六、激励事件的设计
1.激励事件的发生是随机或有因的,要么巧合,要么出于决定。
2.主情节的激励事件必须让观众亲身经历(原因A当观众经历时,影片的喜剧大问题,诸如“这件事结果将会如何”就会在脑海涌现。主情节的激励事件是一个钩子,激发和捕捉观众好奇心。B能在观众的想象中投射出必备场景(危机)的形象——作者必须让它展现在观众面前)
3.自我解释的对白不能说服任何人。它必须由一个终极事件来考验,通过充满压力的人物选择和动作;通过最后一幕的必备(危机)场景和高潮。
七、激励事件的定位
主情节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必须在讲述的前四分之一时段发生——如果不行,在观众等待时需要一个次情节来保持兴趣——应该把主情节的激励事件尽快引入,但必须等到时机成熟。
八、激励事件的质量
功能质问:
能否彻底打破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能否激起恢复平衡的欲望?
能否在心中激发自觉的欲望,求索他认为能够恢复平衡的欲望对象——无论是否是物质的。
在一个复杂主人公心中,能否激活一个不自觉欲望,与自觉欲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