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障碍背后的家庭因素
一、求助者资料
求助者刘某,男,19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爸爸是官二代,家庭条件殷实。妈妈出身普通家庭,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家里还有个白手起家,事业有成的叔叔对其抱以极高的期望。然而,在这样一个众星棒月般的家庭中成长,刘某的内心却充满了烦恼和苦闷,这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二、心理咨询过程
第一次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美龄老师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的。当时刘某仍是高三学生,刘某表示找到美龄老师之前已经在当地心理咨询机构做过四五十次咨询,当时的咨询方向主要是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自己曾经也感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每次刘某一回到家里就出现反复,甚至一度痛苦到感觉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咨询过程中刘某声音颤抖地讲述着自己心中的矛盾。他数次重复说“我觉得和其他同学比我亏大了,他们有一个快乐的青春和快乐的高中,而我一直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中挣扎。”随着刘某的叙述,他苦闷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
刘某就读于地区的“贵族学校”,与我们印象中的“富二代”“官二代”一样,他不努力学习。但不努力学习的原因并非是忙于“寻欢作乐”,而是因为他整日生活在苦闷之中,在失去快乐的同时,也几乎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初中我可能还没意识到,整个高中我都生活在一种没有尊严的状态中,简直不堪回首。就这样同学都以为我过得非常不错,我真是亏大了。”,刘的语气中充满苦涩和不甘。
原来,刘某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老爸是“官二代”,在爷爷的照应下仕途走得平稳,在外工作应酬,寻欢作乐,虽然对儿子几乎有求必应,但心思并没有完全放在家里的母子二人身上,在外面也有出轨行为。母亲是个一心放在家里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不仅对父子二人照顾备至,还将婆婆照顾得很好。但丈夫如此行为必然惹其不满,时间长了无处发泄便总在刘某面前说些对丈夫的不满,心情低落时也会发脾气。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刘某虽然相信父母都是爱他的,但这种“爱”是有缺憾的。父亲虽然在经济方面从来都不亏待刘某,但作为父亲的感情方面的陪伴却是远远不够的。而母亲虽然将家庭成员生活上照顾得比较好,但本身处在一种不满的状态下,输出的也多是负面的情绪。同时因为与父亲没有很好的感情联结,便把这种需求部分转移到了刘某身上,对刘某照顾周到,但控制的也比较严。而刘某自身从小就能感觉到父母关系带来的不安全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和来自父母有缺陷的爱造成了他如今的痛苦。对于父母,他一会儿说爱,一会儿说恨,可见他内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