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B站读论语】为政第二(十八)

2023-03-08论语 来源:百合文库
(一九)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这一段里,是鲁公问孔子政事,“何为则民服?”所问者,是为治民之道。
这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问题的本质,在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交互,实际上,这就是现代企业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之一。我们喜欢什么样子的领导呢?我觉得有一句话可以很好的代表,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人在觉得自己受苦受累的时候,身边总有一个和他境况差不多但是却轻松百倍的对比对象,“他能力不比我强,工作不比我积极,为什么他可以和我一样工资?”这种事情,简直太常见了,人和人的嫉妒不在于其实际差距,而是在于自认为的不平等对待。
而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提出的建议是“举直”,这里的直,不完全是直言直语的直,而是正直、公平、“持中”。孔子希望,在这种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下,能有一位正直的人来治理,这样,就可以“错诸枉”,将不公平的事情减少。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的心理前提是利益的不平等分配,认为所付出的与其得到的不相等,与其他人不相同,由于这个比较是模糊的,没有相对定义的,因此所比较的对象是自己所了解的周边人,即自己眼中的世界,这种思考,是主观意识上的,并非客观性的,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管理者来协调,哪怕只是表面上的“错诸枉”,其实也是很考究管理者能力的一件事,如果协调不当,那么后果会十分严重,轻则同僚互斗,工作效率降低,重则上下离心,组织无法继续经营,因此的确需要人来调解下民之间的不满情绪,给予适当的平衡。
塑造一个靶子,然后去攻击靶子这样的疏导方法,虽然很好用,但孔子是不认可的,为什么不认可呢?(历史原因略二百字)。而“举直错诸枉”,则是守中的,其根源不是以顺从欲望而行,而是顺从德心而行,这是根本的区别所在,而要规范民众,须要以礼乐驯服他们,而不是煽动欲望,以偏纠偏,这样就会陷入另一个极端。这个行为本身,是一个很现实的道理,但符合中道的举动,是会平衡大部分人与小部分人的利益,其中会影响到很多违反道德与法律利益,因此“举直错诸枉”才会难。
“民之所服于君者,在道不在权。”人民们的眼睛也许不是雪亮的,因为其能看到的东西不一样,真理为什么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是因为他们能看到更多的真相,思考更多的得失,选贤任能是人类进步的根本,直到所有人手中都有良知与真理时,我们才有能力谈论民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