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读论语】为政第二(十五)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从工从攴。工,工具之意;攴,象手持小树枝形,综合起来就是手持工具进行雕琢之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语,便是如此。斯害也已,译过来就是这是有害的!
那么……何为异端?
我们口中提到异端,往往会想起两种,一是那些离经叛道的或狂或颠的高士,二也许会想起中世纪火刑架上被冤屈的一些人,总之,他们应该是那种很特殊的,即使站在人群中也格格不入的那种人,而在很多人眼中,敌人就是异端,是要消除的,是要消灭的,我们是站在其对立面的,要鸣鼓而攻之,基本上,异端在现在的阐释中基本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不过,如果这么解读的话,孔子的杀气也太重了些,有种“霸道”的感觉。
还是从最原始的地方理解吧,《中庸》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以,异端的意思,就也可以直接理解为相对于中的两端。
我喜欢这个说法,因为它可以解释很多论语里的语句,例如昨天的君子——小人句式,孔夫子喜欢用对比法,使人“知全体”,很多源于心理的事情是无法单纯只从一面能阐释出来的,而是要有一种对比,才能让人明白其中的细微差异,若只是学习君子的行为,难免会有只得皮毛之感,而其中的内在精神又很难拿语言表述,于是,才需要对比。
执著于一端,便会局限于一端,向着极端而去,便不能持中庸之道。任何事需要客观而认真的去辨别,才能接近真理,我们去思考的时候,同时要思考自身的局限性与自身常犯的错误,若“吾日三省吾身”般思考,使自己不因为过去的错误而陷入更深的谬误。
在以往的经注中,有很多是解作“佛氏之言……所以其害为尤甚。”这般的,其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敌视佛道,欺辱其为“不忠不孝之徒”。
但实际上,孔子在世时,与老子谈恰,拜其为师,而佛陀教化天下四十九年,普度众生,论教化之功不输孔子,后世斥责佛道弃废人伦大道,但佛陀有妻有子,即使十二年出外修道,后也与妻子团聚,并未不尽人情,历史老子就是一位大学者,亦有子孙后代,后世神化其事,造三清名,附与灵异,吹得比丰聪耳神子还玄,改的比saber还奇葩,对于信息交流不顺的古代,多一些故事传说,能让人们更好更快的认识善恶,相信道德,但是如果在现在还对于这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有着固执的门户之见的话,那么还不如去好好学习马列,破除一下知见障。
攻乎异端,非学习异端,也不应该是攻击异端(有种解释是攻击异端是有害的我觉得错误的事情该批评还是要批评的),而是太过执著,已然偏离了中道,“老佛不外一性,圣人本无二心。”多学几种法门不是错事,心偏离了本心,才是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