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第十八章(2)
2024-06-14 来源:百合文库
两人背后隐现着公园的郁郁植被。莫里索从未画过马奈。和他相识六年后,据说在他的提议下,她嫁给了他弟弟。他后来只画过她一次,画上一枚婚戒在她的纤手上闪闪发光,之后他便再没画过她。你不觉得这里面有个爱情故事吗?它让我想起你和西蒙。请容我再由衷地说一句:感谢上帝,让西蒙没有兄弟!奥赛这样的博物馆有意或无意地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展品实在太多了,无论你怎么规划路线,无论你的本意是多么崇高,你都会懊恼地发现自己正穿过才华横溢的无价之宝,寻找厕所的方位。然后你会觉得好像有点掉价,仿佛你让自己失望了——至少我是这种感觉。我猜你绝不会在博物馆里找厕所,艾琳。我猜你一踏入欧洲伟大画廊尊贵的房间,就会把这等凡夫俗子的需求抛在身后,或许它们就从没烦扰过你。我们其实不会把你视作肉身的存在,而像是纯粹的智慧之光。我多希望此刻你的光辉正照耀在我的人生之上。
昨天下午我接受了三个采访,拍了一个小时照片。采访间隙,我父亲打来电话,说他跌了一跤,正在医院拍X光片。他的声音很微弱,口齿也相当不清。我站在出版社位于蒙帕纳斯的办公楼走廊里接他的电话。面前是女厕所入口,旁边挂了一幅法国某畅销作家平装书的巨幅海报。我问他什么时候拍片,但他也不知道——我甚至不清楚他是怎么做到给我打电话的。打完电话后,我沿着来时的走廊回到办公室,一位友善的四十多岁女记者继续对我进行预计长达一小时的采访,询问我受到什么作家的影响以及我的文学风格。采访结束后,我们又在街上拍了照片。几个行人驻足围观,或许好奇我是谁,为什么有人在拍我;同时摄像师指示我,“面部放松”“看起来自然一点”。晚上八点,我乘车去蒙马特一个活动中心,做了一场朗读会,回答了观众问题,时不时喝一小口小塑料瓶里温吞吞的水。
今早,我疲惫不堪,漫无目的地沿着酒店附近一条街往下走,最后遇到一家空教堂,走了进去。我在里面坐了二十来分钟,沐浴在悠长庄重的神圣氛围之中,为高贵的耶稣落了几滴赏心悦目的眼泪。说这些是为了向你解释我为什么对基督教感兴趣——简而言之,耶稣的“人格”让我着迷,为之感动,几乎到了有点感伤,甚至哀怨的地步。祂的人生让我动容。一方面,我被祂这些方面所吸引,和祂感到亲近,近似于我对某些钟爱的小说人物的感受——这是正常的,因为我是通过一模一样的途径认识祂的,也就是通过阅读关于祂的书籍。另一方面,祂让我感到谦卑和震撼。在我看来,祂代表着某种道德美,而我崇敬这种美,甚至想说我“爱”祂,尽管我很清楚这听起来有多可笑。可是艾琳,我真的爱祂,我甚至无法假装这种爱和我对梅诗金公爵、夏尔·斯万,或伊莎贝尔·阿切尔的爱是同一种爱。
它其实是一种不同的爱,不同的感受。尽管我并不真的“相信”耶稣在死后复活了,但事实是,福音书中最动人的一些场景,我最频繁地重读的一些部分,都发生在祂复活之后。我发现自己很难将复活之后和之前的耶稣区分对待;祂们对我来说都是同一个人。我想我的意思是,复活后的耶稣继续说着“只有祂”才会说的话,我无法想象它们出自别的灵魂之口。但我对耶稣的神性的思考也仅止于此。我对祂有一种强烈的喜爱和温情,每当我思考祂的生与死时,我都会感到动容。仅此而已。不过,耶稣的典范非但没有为我注入灵魂上的宁静,反而将我的存在衬托得更加渺小和狭隘。我在公开场合老是在谈关怀伦理和人类共同体的价值,但在真实生活中我除了自己没有照顾任何人。这世上有谁依靠我做什么吗?没人。我可以自责,也的确感到自责,但同时我认为我们这一整代人都是失败的。
昨天下午我接受了三个采访,拍了一个小时照片。采访间隙,我父亲打来电话,说他跌了一跤,正在医院拍X光片。他的声音很微弱,口齿也相当不清。我站在出版社位于蒙帕纳斯的办公楼走廊里接他的电话。面前是女厕所入口,旁边挂了一幅法国某畅销作家平装书的巨幅海报。我问他什么时候拍片,但他也不知道——我甚至不清楚他是怎么做到给我打电话的。打完电话后,我沿着来时的走廊回到办公室,一位友善的四十多岁女记者继续对我进行预计长达一小时的采访,询问我受到什么作家的影响以及我的文学风格。采访结束后,我们又在街上拍了照片。几个行人驻足围观,或许好奇我是谁,为什么有人在拍我;同时摄像师指示我,“面部放松”“看起来自然一点”。晚上八点,我乘车去蒙马特一个活动中心,做了一场朗读会,回答了观众问题,时不时喝一小口小塑料瓶里温吞吞的水。
今早,我疲惫不堪,漫无目的地沿着酒店附近一条街往下走,最后遇到一家空教堂,走了进去。我在里面坐了二十来分钟,沐浴在悠长庄重的神圣氛围之中,为高贵的耶稣落了几滴赏心悦目的眼泪。说这些是为了向你解释我为什么对基督教感兴趣——简而言之,耶稣的“人格”让我着迷,为之感动,几乎到了有点感伤,甚至哀怨的地步。祂的人生让我动容。一方面,我被祂这些方面所吸引,和祂感到亲近,近似于我对某些钟爱的小说人物的感受——这是正常的,因为我是通过一模一样的途径认识祂的,也就是通过阅读关于祂的书籍。另一方面,祂让我感到谦卑和震撼。在我看来,祂代表着某种道德美,而我崇敬这种美,甚至想说我“爱”祂,尽管我很清楚这听起来有多可笑。可是艾琳,我真的爱祂,我甚至无法假装这种爱和我对梅诗金公爵、夏尔·斯万,或伊莎贝尔·阿切尔的爱是同一种爱。
它其实是一种不同的爱,不同的感受。尽管我并不真的“相信”耶稣在死后复活了,但事实是,福音书中最动人的一些场景,我最频繁地重读的一些部分,都发生在祂复活之后。我发现自己很难将复活之后和之前的耶稣区分对待;祂们对我来说都是同一个人。我想我的意思是,复活后的耶稣继续说着“只有祂”才会说的话,我无法想象它们出自别的灵魂之口。但我对耶稣的神性的思考也仅止于此。我对祂有一种强烈的喜爱和温情,每当我思考祂的生与死时,我都会感到动容。仅此而已。不过,耶稣的典范非但没有为我注入灵魂上的宁静,反而将我的存在衬托得更加渺小和狭隘。我在公开场合老是在谈关怀伦理和人类共同体的价值,但在真实生活中我除了自己没有照顾任何人。这世上有谁依靠我做什么吗?没人。我可以自责,也的确感到自责,但同时我认为我们这一整代人都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