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梁启超的历史观念——读《中国历史研究法》(4)

一方面,西学的输入充盈了中国的学科,受西学、社会变革及考古发现的影响,历史学也不断在专业化的过程中细分。即如今日之史学,研究对象涵盖很广,对所有时期全部方面都有精深研究恐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史部虽汗牛充栋,但仍有不足。因为历史的受众将从王公贵族或知识阶层变为普罗大众,梁启超《史之改造》一章中说“旧史中无论何体何家总不离贵族性,其读客皆限于少数特别阶级——或官阀阶级,或智识阶级。故其效果亦一如其期,助成国民性之畸形的发达。此二千年史家所不能逃罪也”。此外,古史记录,常真假掺杂,或因为尊者讳,或因不了解事实,或因执笔者出于个人好恶及私心,难免有非真实情况的出现。而且早期“古代著述,大率短句单辞,不相联属”,即便后来记事渐详,各种体裁也各有弊病,梁启超认为历史的记述不该以一姓兴亡作为起讫,因为历史是连续不断而非割裂的,即便断代也应以政治及社会变迁作为时间划分的依据。

梁启超的历史观念——读《中国历史研究法》


纵然纪事本末体“稍矫此弊,然亦仅以一事为起讫,要之不免将史迹纵切横断。且社会活动状态,原不仅在区区数件大事,纪事纵极精善,犹是得肉遗血,得骨遗髓也”。还有,史书汗牛充栋,古人自幼学习至白首尚不能便览,近来学科增加,故而对今人而言实为更难。因此,著供当今国民学习的历史有其必要。
所以,读史或著史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秉持客观的原则。
梁启超认为,古史中因不同目的而多有主观因素,或为表明某种立场而假托古人之口,“一切史迹,则以供吾目的之刍狗而已。其结果必至强史就我,而史家之信用乃坠地”。在此,他对《春秋》一书在历史记述上表达了不满:“《春秋》在他方面有何等价值,此属别问题,若作史而宗之,则乖莫甚焉”。在《说史料》一章,又说“《魏书》所以不餍人望者,以魏收人格之太恶劣,常以曲笔乱事实也……《新五代史》自负甚高,而识者轻之,以其本属文人弄笔,而又附加以‘因文见道’之目的,而史迹乃反非其所甚厝意也”。客观的原则也体现在避免被直觉影响:“各种史迹每一度从某时代之人之脑中滤过,则不知不觉间辄微变其质……故心理上的史迹,脱化原始史迹而丧失其本形者,往往而有。”面对这样的心理积习,他以为应该养成鉴别能力,避免被心理直觉影响,有怀疑的精神。

梁启超的历史观念——读《中国历史研究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