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东浩纪x法月纶太郎·对谈1:否定神学又开张;社会派不写实,超克历史生不逢时(10)

法月 确实。这类事情只能在事后才能理解呢,如今人们也开始指出本格推理与八〇年代状况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我们的小说也是一种反映时代的社会派推理的观点也正成为主流。我们自己也感觉到,当时其实在是与所反抗的社会派推理在同一根绳上跳舞呢。九〇年代后我感觉这些观点就逐渐被一一验证了。
东 我觉得这也不仅限于新本格。例如,我前几天刚读了竹本健治的《匣中失乐(15)》,这是一部出版于七〇年代末的作品。书中充斥着超自然兴趣和神秘主义、独特的玄学式的文体、和对早熟天才的憧憬。联系起浅田彰和中泽新一来看,所有这类事项都可以被解读为新学院派前夕的那种气氛的反面。可能清凉院流水再过五年十年,也可以在社会性的语境里回收吧。就像新本格被看做八〇年代后半的社会派一样,也许那也能看做九〇年代的社会派吧。 不过我绝不认为这是什么否定性的事情。我之所以一直觉得新本格读着很有意思,大约也是因为它社会派的一面吧。如果你想要通过某种小说了解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的话,新本格不正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切片吗?其它流派的作品很难如此清晰地捕捉到一个时代、或者说一个世代所陷入的闭塞感和世界观。当然,每个作家也都对此做出了补充,我认为这是件好事。

东浩纪x法月纶太郎·对谈1:否定神学又开张;社会派不写实,超克历史生不逢时


一九三〇年代的问题
东 正如我之前想说的,推理小说在一九三〇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点非常有意思。而这一时期在思想史上也非常重要,正如笠井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不仅仅是一战的影响,还因为这一时期诞生了一种重新思考人的观念,一种人不过是符号的观念。例如不常被人提及的一点:本雅明的艺术复制论、拉康派精神分析的镜像阶段论和图灵计算机理论的基础,都是在一九三六年同时发表的。拟像论也好,精神分析也好,信息科学也好,这些七〇年代以来在思想讨论上难以回避的重要事项,在三〇年代集中地出现了。像是媒介理论也发端于第三帝国的宣传技术,对密码学和安全性的问题意识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因而我认为,七〇年代以来的非人性的后现代之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三〇年代,而从这一大流向来考虑的话,我觉得把推理小说加进去也挺不错的。
法月 奎因、约翰·迪克森·卡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所活跃的三〇年代,也被称为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以哈米特为代表的硬汉派也差不多是同时期诞生的。听了刚才的话,我确实也感觉到非人性的事物的萌芽都集中于这个时期呢。有趣的是,大约在1935年后,侦探小说就达到了谜题的极限,1936年出现了一个瓶颈期(*原文是air pocket,日语语境才有的一个词,指飞机飞行时进入气流区而急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本格形式逐渐被迫改变了。另一方面则是媒体的问题,无论奎因还是卡尔,在那个时候都通过电影和广播积极地参与反纳粹宣传工作,这期间,推理小说主要关注的是间谍和密码破译的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