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雯 | 双壁交辉——《红楼梦》与《西厢记》互文阐述(14)
有上述知音故事为背景,才有张生鼓琴,莺莺心领神会,凄切间不觉泪下的故事转进,这是将友谊的最高境界转为爱情叙事。而这个段落,到了《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再度出现了戏拟的改写。㉟作者模拟《西厢记》的莺莺听琴,进而将它改写成宝玉听琴。非但性别倒置,而且宝玉听不懂;真正的知音,乃是宝玉身旁的妙玉,这位“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脱胎自《西厢记》惠明小和尚的世外高人。
那日黛玉的情绪很是激动,因为她无意间翻找到旧日贾宝玉送给她擦眼泪的手帕。又因紫鹃慧心劝解,她才把手帕撂下,披了一件皮衣,自己闷闷地走到外间来坐下。回头看见案上宝钗的诗启尚未收好,又拿出来瞧了两遍,叹道:“境遇不同,伤心则一。不免也赋四章,翻入琴谱,可弹可歌,明日写出来寄去,以当和作。”㊱ 便叫雪雁将外边桌上笔砚拿来,濡墨挥毫,赋成四迭。又将琴谱翻出,借他《猗兰》《思贤》两操,合成音韵,与自己做的配齐了,然后写出,以备送与宝钗。可知在她的心目中,宝钗乃是知音。接着又叫雪雁向箱中将自己带来的短琴拿出,调上弦,又操演了指法。抚了一番,夜已深了。
第二天,妙玉、惜春棋罢,宝玉送妙玉回拢翠庵,二人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宝玉说:“咱们去看她。”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只听得低吟道:“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妙玉道:“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宝玉道:“我虽不懂得,但听她声调,也觉得过悲了。”里头黛玉又调了一回弦。妙玉道:“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只听里边又吟道:
那日黛玉的情绪很是激动,因为她无意间翻找到旧日贾宝玉送给她擦眼泪的手帕。又因紫鹃慧心劝解,她才把手帕撂下,披了一件皮衣,自己闷闷地走到外间来坐下。回头看见案上宝钗的诗启尚未收好,又拿出来瞧了两遍,叹道:“境遇不同,伤心则一。不免也赋四章,翻入琴谱,可弹可歌,明日写出来寄去,以当和作。”㊱ 便叫雪雁将外边桌上笔砚拿来,濡墨挥毫,赋成四迭。又将琴谱翻出,借他《猗兰》《思贤》两操,合成音韵,与自己做的配齐了,然后写出,以备送与宝钗。可知在她的心目中,宝钗乃是知音。接着又叫雪雁向箱中将自己带来的短琴拿出,调上弦,又操演了指法。抚了一番,夜已深了。
第二天,妙玉、惜春棋罢,宝玉送妙玉回拢翠庵,二人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宝玉说:“咱们去看她。”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只听得低吟道:“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妙玉道:“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宝玉道:“我虽不懂得,但听她声调,也觉得过悲了。”里头黛玉又调了一回弦。妙玉道:“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只听里边又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