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雯 | 双壁交辉——《红楼梦》与《西厢记》互文阐述(11)
文中写道:“谁知宝玉昨儿见了红玉,也就留了心。若要直点名唤她来使用,一则怕袭人等寒心;二则又不知红玉是何等行为,若好还罢了,若不好起来,那时倒不好退送的。因此心下闷闷的,早起来也不梳洗,只坐着出神。一时下了窗子,隔着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只见好几个丫头在那里扫地,都擦胭抹粉,簪花插柳的,独不见昨儿那一个。”㉕这里说到丫鬟们都在涂脂抹粉、簪花插柳,形象可谓庸俗蠢笨,作者的目的乃是对比烘托出红玉的清新脱俗。宝玉既未看见红玉,心里有点不甘心,便靸了鞋晃出了房门,只装着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此处甲戌本双行夹批写道:“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 可知上几回非余妄拟也。
”㉖ 脂砚斋指出《红楼梦》作者以诗词脱胎而写出的小说意境,是整部书最美的地方,此处就是一明证。而所谓“从诗词句中翻出者”,指的便是见于《西厢记》中的佳句。果不其然,贾宝玉又转了一步,仔细一看,可不是昨儿那个丫头在那里出神!则《红楼梦》以诗情画意处理人物的笔法,既为脂评所点出,则《西厢记》对曹雪芹写作的影响,便也得到一更为有力的例证。
六、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滚绣球】唱的是惠明小和尚勇敢下书求救的情况。惠明毛遂自荐道:“我经文也不会谈,逃禅也懒去参;戒刀头近新来钢蘸,铁棒上无半星儿土渍尘缄。别的都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则会斋得饱也则去那僧房中胡渰,那里管焚烧了兜率也似伽蓝。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有勇无渐。”㉗其中讲述这特殊的出家人,好似不太能守清规戒律,既不会经文,又经常逃禅,只管自家吃得饱,偌大一座寺庙就是教人放火烧了,他也不在乎,所以自嘲:“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这样一个放诞诡僻的和尚,日后竟抵得上千军万马,生出大智大勇来,为了全寺僧众的性命,冒险下山远赴四五十里外的蒲关,递交一封书信给张君瑞的挚友白马将军,以解孙飞虎率五千土匪抢亲之危。这样一个临危受命突围的戏剧形象、一个出人意表的世间奇才,大约深得曹雪芹之心,因此特意将形容惠明的话,置于描写妙玉的怪异行径上。
”㉖ 脂砚斋指出《红楼梦》作者以诗词脱胎而写出的小说意境,是整部书最美的地方,此处就是一明证。而所谓“从诗词句中翻出者”,指的便是见于《西厢记》中的佳句。果不其然,贾宝玉又转了一步,仔细一看,可不是昨儿那个丫头在那里出神!则《红楼梦》以诗情画意处理人物的笔法,既为脂评所点出,则《西厢记》对曹雪芹写作的影响,便也得到一更为有力的例证。
六、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滚绣球】唱的是惠明小和尚勇敢下书求救的情况。惠明毛遂自荐道:“我经文也不会谈,逃禅也懒去参;戒刀头近新来钢蘸,铁棒上无半星儿土渍尘缄。别的都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则会斋得饱也则去那僧房中胡渰,那里管焚烧了兜率也似伽蓝。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有勇无渐。”㉗其中讲述这特殊的出家人,好似不太能守清规戒律,既不会经文,又经常逃禅,只管自家吃得饱,偌大一座寺庙就是教人放火烧了,他也不在乎,所以自嘲:“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这样一个放诞诡僻的和尚,日后竟抵得上千军万马,生出大智大勇来,为了全寺僧众的性命,冒险下山远赴四五十里外的蒲关,递交一封书信给张君瑞的挚友白马将军,以解孙飞虎率五千土匪抢亲之危。这样一个临危受命突围的戏剧形象、一个出人意表的世间奇才,大约深得曹雪芹之心,因此特意将形容惠明的话,置于描写妙玉的怪异行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