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杂谈】埃勒里·奎因浅论(13)
那么,我想用“大差不差”来形容这样的推理,就是说:作案手法不唯一,可能推理出的结论和真实发生之事有出入,但当事人肯定有过类似行为。
如同游戏设计中所说玩家思维和策划思维的异同,这种推理并不像侦探思维,而像作者思维。
具体地说,作者设计逻辑链,最终是想通过这条链指向某一结论。侦探思考逻辑链,是想看这条链能推出什么结论。
再进一步,从作者的角度看,《法国粉末之谜》《Z的悲剧》《半途之屋》中运用到的排除法推理,更应该是基于想要得出的结论而设计出来的。不难看出,《法国粉末之谜》和《半途之屋》中最关键的一条约束条件是直指凶手更无旁人的,其它的约束条件都没有那一条来得有力来得一针见血。
如果各位接受以上的解释,那么对于“读者和作者喜欢的作品大相径庭”这个问题就有了一组解答:
① 作者对该作非常自豪,因为其通过推理能解释/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② 作者对该作不甚满意,因为没有达成想要的效果;
③ 读者对该作非常喜爱,因为其推理过程精彩或诡计布局高妙;
④ 读者对该作不甚满意,因为小说过程过于枯燥无味,与其搭配的真相显得不协调(或地谜地解或天谜地解,尽管作者可能认为解答挂在天上)。
在埃勒里·奎因五十年创作生涯中,他们喜欢的作品不会轻易更易,在《In the Queens' Parlor》中丹奈就流露出对《中国橘子之谜》的喜爱之情。1977年丹奈赴日,当被问及自己的top3时,他列举了《中国橘子之谜》《灾难之城》《半途之屋》。也就是说,这是丹奈最喜欢的作品。(top3论据摘自《エラリー・クイーン完全ガイド》中关于《中国橘子之谜》一章)。在北村薰《ニッポン硬貨の謎》中,我们看到了丹奈自选top6,另外三本是《九尾怪猫》《玻璃村庄》《然后在第八天》。
若使用上述的解答可以解释部分问题:喜欢《中国橘子之谜》是因为通过解释手法使得“颠倒的房间”这一梦幻谜面得以成立;喜欢《然后在第八天》是因为通过对奎南山谷的布局实现了最后那个“崩坏”的结果。至于《九尾怪猫》,请顺着以上思路来看这段话:
如同游戏设计中所说玩家思维和策划思维的异同,这种推理并不像侦探思维,而像作者思维。
具体地说,作者设计逻辑链,最终是想通过这条链指向某一结论。侦探思考逻辑链,是想看这条链能推出什么结论。
再进一步,从作者的角度看,《法国粉末之谜》《Z的悲剧》《半途之屋》中运用到的排除法推理,更应该是基于想要得出的结论而设计出来的。不难看出,《法国粉末之谜》和《半途之屋》中最关键的一条约束条件是直指凶手更无旁人的,其它的约束条件都没有那一条来得有力来得一针见血。
如果各位接受以上的解释,那么对于“读者和作者喜欢的作品大相径庭”这个问题就有了一组解答:
① 作者对该作非常自豪,因为其通过推理能解释/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② 作者对该作不甚满意,因为没有达成想要的效果;
③ 读者对该作非常喜爱,因为其推理过程精彩或诡计布局高妙;
④ 读者对该作不甚满意,因为小说过程过于枯燥无味,与其搭配的真相显得不协调(或地谜地解或天谜地解,尽管作者可能认为解答挂在天上)。
在埃勒里·奎因五十年创作生涯中,他们喜欢的作品不会轻易更易,在《In the Queens' Parlor》中丹奈就流露出对《中国橘子之谜》的喜爱之情。1977年丹奈赴日,当被问及自己的top3时,他列举了《中国橘子之谜》《灾难之城》《半途之屋》。也就是说,这是丹奈最喜欢的作品。(top3论据摘自《エラリー・クイーン完全ガイド》中关于《中国橘子之谜》一章)。在北村薰《ニッポン硬貨の謎》中,我们看到了丹奈自选top6,另外三本是《九尾怪猫》《玻璃村庄》《然后在第八天》。
若使用上述的解答可以解释部分问题:喜欢《中国橘子之谜》是因为通过解释手法使得“颠倒的房间”这一梦幻谜面得以成立;喜欢《然后在第八天》是因为通过对奎南山谷的布局实现了最后那个“崩坏”的结果。至于《九尾怪猫》,请顺着以上思路来看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