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开通(3)
丝绸之路的开辟,并非如人们所熟知的始于汉代张骞的通使西域或丝绸贸易的出现,实际上可追溯到更早。丝绸之路青海道是古代青海先民长期辛勤开拓的结果。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距今3.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经有先民繁衍生息在青海的土地上。小柴旦湖滨发现的石器组合和加工方法的风格证明他们来自中国华北地区。他们逐水草而居,进行狩猎、采集等生产活动,在柴达木盆地、江河源头、青海湖沿岸、河湟谷地、祁连山下留下了其足迹。在先民们为了生计迁徙奔波于高原大地的同时,踩踏出了许多比较固定的道路,产生了青海最原始的交通。这些比较固定的交通线路的出现,为此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开通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各地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代文物证明,早在青铜器时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就已经开始。如西域与中原的玉石运输很早。今青海省境通往西域的古道起码从距今4000年前的远古社会即开始存在,早期应该叫“玉石之路”。因为青海民和县喇家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玉器,据专家考证,玉材“均带有西部玉料的特征。经初步观察鉴定,认为属于广义的昆仑山玉,很可能玉料来源于昆仑山东麓的格尔木,也就是广义的和田玉”。而玉器的器形则以礼器为主,如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也有生产工具,这些礼器所代表的文化又是来自中原地区的。这种现象无疑反映的是东西文明双向交流的史实和过程。
青海省发现的最早的陶器是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器物。甘肃地区的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西传的地方变种。可见陶器文化自东向西的传播轨迹确实存在的。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认为,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炊煮器绳纹敛口陶盉等,其领及耳部压刻花纹的灰陶罐,与出自西伯利亚及北欧所谓之“康式陶器”关系极为切近;他还认为齐家文化双大耳罐,“颇与希腊及罗马古代之安佛拉(Ampfora,一种两联底瓶)有几分相类之处”,他曾称此类双大耳罐为“安佛拉薄肉高领瓶”。 如果此说成立,则表明西域与中国内地的交流与沟通由来已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多处古遗址古墓葬出土的彩陶与甘肃、青海的史前彩陶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甘青地区与西域文化交往与影响是双向的。
除陶器之外,铜器的中西交流互鉴也由来已久。“可以说,青铜器本身就是承载着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遗产,目前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证明,青铜冶铸技术很可能起源于西亚地区。中国早期青铜冶铸技术中可能与西方有关的因素有很多。”与齐家文化时代相当的青铜器遗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均有发现,某些器物有共同之处。例如与青海贵南县出土的形制类同的齐家文化铜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多有发现,特点均是呈圆形薄片,边缘上穿单孔或并列2~3 个小孔, 或可作为佩饰之用。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是广布欧亚草原东部的一种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其年代大致为距今4000年至3000余年。广布祁连山南北的齐家文化和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有密切关系。青海西宁市沈那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大型倒钩铜矛(长61.5、宽 19.5 厘米)与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同类典型器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