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丝绸的诞生:治丝竟要下锅煮茧?

        哟嚯!一纯我面朝刚升起的太阳,狠狠地吸了一口明朝的空气。啊!这嘉兴的风景可真不是盖的,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嘉湖平原腹地,这里一派水乡的柔美秀丽之色。 
        然而,在这“丝绸之府”,民风却貌似有点彪悍?
        皆因昨儿个我听当地妇女们交谈提及——蚕宝宝基本都吐丝结茧了,很快就要缫丝了,得准备一锅热水煮茧!
        我一听,这手法怎么感觉都是粗暴,啧啧,那些蚕茧不会被煮熟吗?
        怀揣着疑惑跟好奇,一纯一大早就起来了,务必要给大家抓取第一线的情报!
        请各位群众放下手中的瓜,坐稳小板凳,跟随前方特派记者一纯去了解嘉兴蚕丝的情况吧!
        蚕宝宝们上簇已有三天,熟手女工拿下蚕箔摘取蚕茧。
        在蚕壳外面有一层浮丝,当地的阿婆用便宜的价钱买回去,用纺锤打成线,便可以织绸。
        而剥去浮丝以后的蚕茧,将会被摊开放在大盘子上,准备拿来缫丝。蚕茧最不喜欢湿气了,如果这个步骤用箱子来装盖的话就容易造成断丝。
        准备工作就绪,接下来就到了治丝的时候了。从这一刻起,蚕丝将在一道道工序之后逐渐变为丝绸。
        动物生产,人类加工,丝的含义在逐步丰富。
        中华民族懂得从蚕茧中提丝已经具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一纯记得读书时就了解到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很多纺轮,也就是说,在距今7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利用纺轮捻线了。
        大概到了唐朝,缫丝工具又有了发展,在唐诗中已经发现了“缫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