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丝绸的诞生:上织布机前的最后工作!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 明朝妇女就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她到仓库里去检查了昨天的籰子(yuè),一个个缠满白线,胖嘟嘟的十分可喜。
        织造时,经线用丝比较少,而纬线用丝比较多,大概是4:6的比例。所以明朝妇女拎了较多的籰,准备去卷纬。
        卷纬,又称摇纡,这个步骤的主要作用是把原丝构成纬线,方便投入织造。
        只见明朝妇女并没有立即坐到纺纬车上,而是先用水浸透原丝!我问清楚了这么做的好处:原来这样做可以增加丝的韧性,在织造的时候就不容易断裂,纬线打得紧,最终成品就会平整好看。
        完成了准备工作,妇女这才坐到纺纬车上。
        这是一种卧式纺纬车,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工作,左手将三股原丝捻成一条线,然后右手持摇柄摇动竹轮,使得丝线旋转绕于竹管之上。
        不过,即便有了这种工具,生产效率还是不算高的,有时候这样捻成的线还未必紧实,劳动者着实辛苦。
        织布机需要经纬相交,才能织造布匹。为了压缩准备材料的时间,这边妇女正在卷纬的同时,那边男人们已经在牵经了。
        虽然经线用丝少,但是在明朝的提花织机上,经线可占据了大面积的地方,所以牵经这个过程一点也不比卷纬轻松。
        人们先在两个柱子之间架一条直竹竿,竹竿凿出30多个小孔,每个小孔内有一个竹篾圈,名叫“溜眼”。
        一人在地上整齐摆放籰子,从籰子上牵出一条丝,往上上穿过竹竿的溜眼,然后穿过掌扇。
        这个步骤能够使经线整齐清晰,经过长单密密的齿孔,丝线不会乱作一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