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火车站(转自《儿童文学》)(2)
南面雪山的后面,那个离小站最近的村庄叫山坳村。村子小,大约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村民们大多以种田和采撷山货为生。由于这里地处北纬43度上的寒带,所以,这儿的庄稼一年只有一季。或者在村民们看来,够自己的口粮也就可以了,他们并不为口粮愁。生活得悠然自得的村民们在林子 里采撷下来的山货,自家自然是用不了的,蘑菇、木耳、猴头、榛子、核桃和其他的中药材,用不了,他们就赶着马拉雪橇,或者滑着自制的滑雪板,走三十华里的山路,送到小站上来卖。当然,他们总忘不了给小站捎点自家种的上好烟叶。嗨,男人嘛,就好抽口烟儿。通常他们带来的山货卖 不出去多少,主要过往小站的火车太少了,而且在小站上车的人也少得可怜,经常是一个旅客也没有。小站没有售票口,人上车之后补票就可以。那些卖不了的山货呢,村民们就存在小站上,托他们父子代卖。
价钱都是极便宜的,近乎于白送。
正像一部日本电影开头的字幕展示的那样,“北方的春天姗姗来迟”。然而,山坳里是没有春天的,这里的“春天”就是初夏。到了初夏时节,山坳里的雪被才开始融化。小站的那幢木刻楞房子的房檐儿上挂满像春笋一样的冰柱,在灿烂的阳光下开始往下滴落雪水。此时此刻,山林上的树们 都开始泛青了,东风一过,鹅黄色的迎春花和紫色的杜鹃花也相继开放了,鸟儿又开始在清晨叫个不停了。山上融化的雪水顺着山上纵横交错的沟壑湍急地流了下来,山坳里的空气变得异常的湿润和清新起来。是啊,总算告别了漫长的严寒日子,在父子俩看来,那种感觉就像重生了一样,心情 非常好。只是这样特别的好心情一年只有一次。
在严寒的日子里,小站木刻楞房子的窗玻璃上布满了厚厚的冰霜,屋子里要烧好多木柴才能保证窗玻璃不被冰霜覆盖住,以保证他们父子的瞭望效果。待到“漫长的冬天过去”时,就可以把笨重的窗户和门全都打开,外面的一切全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有时候,山林里的鸟儿也会飞进小站 的屋子里飞快地转上一圈儿,然后再飞出窗外。
老爸又要把他的那些略微有些潮湿的烟叶放在外面的大青石上晾晒了。儿子又可以用刀子砍下一截嫩嫩的柳树枝做“口哨”了。儿子吹奏的竟然是一些俄罗斯歌曲,轻快、俏皮,或者忧郁、哀婉。这还是老爸从曾经在中东铁路上做事的爷爷那里学来的。现在儿子又从爸爸那儿学会了这些曲 子。每逢儿子吹奏柳哨的时候,总会让老爸的心情有些伤感。在儿子的记忆中,多少年来,老爸常在深不见底的黑夜吹起他忧伤的柳树哨……
小站里有一部铁路内部的专用电话和一些专用的通信设施。这些设备都很老啦,由于站点太小的缘故,也可能是这些设施运行得还不错,小站又小工作量又不大,所以一直没有更换。
父子俩都是铁路上的正式职工,他们的工资是由过往的短途小票车给他们捎过来的。不仅工资,那个俏皮的年轻邮差为了图方便,也将寄到山坳村的信件存放在小站这里。山坳村的人如要往外面寄信,通常交给他们父子,再由他们父子代劳,转交给那个偷懒的邮差。时间久了,这种事似乎成 了小站的固定工作了。父亲似乎很看重这项额外的差事,每当载着那个邮差的火车还没停稳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早早地等在站台上了。那个俏皮的邮差照例会说,我看得不细,你自己再看一遍吧。父亲目送那列载着邮差的火车远去之后,他才拎着邮袋回到小站里,倒出袋子里所有的信,开始一 封一封地仔细查看,然后,叹了一口气,将别人的信摆放好,等着山坳村的人过来把它们捎回村子里去。
价钱都是极便宜的,近乎于白送。
正像一部日本电影开头的字幕展示的那样,“北方的春天姗姗来迟”。然而,山坳里是没有春天的,这里的“春天”就是初夏。到了初夏时节,山坳里的雪被才开始融化。小站的那幢木刻楞房子的房檐儿上挂满像春笋一样的冰柱,在灿烂的阳光下开始往下滴落雪水。此时此刻,山林上的树们 都开始泛青了,东风一过,鹅黄色的迎春花和紫色的杜鹃花也相继开放了,鸟儿又开始在清晨叫个不停了。山上融化的雪水顺着山上纵横交错的沟壑湍急地流了下来,山坳里的空气变得异常的湿润和清新起来。是啊,总算告别了漫长的严寒日子,在父子俩看来,那种感觉就像重生了一样,心情 非常好。只是这样特别的好心情一年只有一次。
在严寒的日子里,小站木刻楞房子的窗玻璃上布满了厚厚的冰霜,屋子里要烧好多木柴才能保证窗玻璃不被冰霜覆盖住,以保证他们父子的瞭望效果。待到“漫长的冬天过去”时,就可以把笨重的窗户和门全都打开,外面的一切全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有时候,山林里的鸟儿也会飞进小站 的屋子里飞快地转上一圈儿,然后再飞出窗外。
老爸又要把他的那些略微有些潮湿的烟叶放在外面的大青石上晾晒了。儿子又可以用刀子砍下一截嫩嫩的柳树枝做“口哨”了。儿子吹奏的竟然是一些俄罗斯歌曲,轻快、俏皮,或者忧郁、哀婉。这还是老爸从曾经在中东铁路上做事的爷爷那里学来的。现在儿子又从爸爸那儿学会了这些曲 子。每逢儿子吹奏柳哨的时候,总会让老爸的心情有些伤感。在儿子的记忆中,多少年来,老爸常在深不见底的黑夜吹起他忧伤的柳树哨……
小站里有一部铁路内部的专用电话和一些专用的通信设施。这些设备都很老啦,由于站点太小的缘故,也可能是这些设施运行得还不错,小站又小工作量又不大,所以一直没有更换。
父子俩都是铁路上的正式职工,他们的工资是由过往的短途小票车给他们捎过来的。不仅工资,那个俏皮的年轻邮差为了图方便,也将寄到山坳村的信件存放在小站这里。山坳村的人如要往外面寄信,通常交给他们父子,再由他们父子代劳,转交给那个偷懒的邮差。时间久了,这种事似乎成 了小站的固定工作了。父亲似乎很看重这项额外的差事,每当载着那个邮差的火车还没停稳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早早地等在站台上了。那个俏皮的邮差照例会说,我看得不细,你自己再看一遍吧。父亲目送那列载着邮差的火车远去之后,他才拎着邮袋回到小站里,倒出袋子里所有的信,开始一 封一封地仔细查看,然后,叹了一口气,将别人的信摆放好,等着山坳村的人过来把它们捎回村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