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媒·眼看|“自我的苦难”与作为自我反身性的“丧”——以 priest 网络小说为例解读“(14)

人人都在跑,谁敢停下来,谁敢“差不多”?34
 吉登斯关于“自我的苦难”的叙述里,个人化经验与商品化经验的两难困境亦在其中。作为现代性制度基本一维的资本主义,让自我规划必然受到商品化经验的强烈影响。吉登斯对广告业如何编织自我叙事的剖析,在今天依然有效:“在某种程度上,自我之规划被理解为,对某种梦寐以求商品的占有以及对人为设计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此种情形的后果是很明显的。对新潮商品的消费部分地替代了真实的自我发展;外表取代了实质,这是因为成功人士消费这一视觉符号在事实上超越了商品和服务本身的使用价值。”而离我们更近的,是已经“降临”的新媒介穹顶。经全球化大众媒体与电子媒体而变得更加无孔不入的传递性经验,让个体更容易摆脱具体情境的限制,以并不真实在场的方式接触到原本不会接触到的场景。在这一条件下,尽管经过个体的再阐释,传递性经验的内容不一定造成相应的后果,但媒体对特定生活方式与自我的关联性叙事,仍然可能加剧消费对日常生活的重塑。

媒·眼看|“自我的苦难”与作为自我反身性的“丧”——以 priest 网络小说为例解读“


35
杨逸凡在小说中就是一位以展演这种关联性叙事为业的网红。这个身处时代注意力与名利场的中心、引发普遍艳羡和批评的新兴职业,在新媒介传递性经验与商品化经验交汇处应运而生。杨逸凡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用自我实现的面孔,以无尽的“好的”“更好的”隐含的道德意义催促粉丝购买作为某种特定“生活方式”之符号的商品,生产泰勒笔下最终与本真性伦理的道德理想背道而驰的诸种自我实现形式。而当相依为命的爷爷因丐帮内乱而病危,事业又因一夜间爆出的丑闻陷入困境,杨逸凡在公安局见到了自己的年轻粉丝。对方正因模仿杨逸凡刻意营造的炫耀性消费而深陷网贷,她说: 
“……懦弱的人就会假装自己一点也不丧,转而寻求更廉价的快乐,沉溺于食欲、购物欲……所有那些能得到短暂满足的东西。”杨逸凡轻轻地说,“因为心虚,还要喊出很大的声音标榜自己,号召别人都跟着学,拼命表现出理直气壮的样子。
”……“我就是那个懦弱的人,”杨逸凡说,“对不起,骗了你们。”36

媒·眼看|“自我的苦难”与作为自我反身性的“丧”——以 priest 网络小说为例解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