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自我的苦难”与作为自我反身性的“丧”——以 priest 网络小说为例解读“(12)
真是如此吗?如果励志故事往往就是用来破灭的,为什么又要向儿童反复询唤志向与职业?如果长大本就意味着理解自我实现的虚空,为什么又要教导青少年追寻意义,并在其后将意义感的缺失宣布为一代人罹患的“空心病”?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歌手邵夷贝写于2010年的歌曲《谁偷走了你的时代》,今日仍可在作者10年前发表的豆瓣文章中看到全文歌词:
谁把天空污染得昏暗/把你的脸色染得惨白/谁把你教育得善良无害/然后让你在现实中哭着学坏/谁许你一个虚幻的未来/让你为了它把梦想掩埋/谁把你的学历变成一纸空白/然后告诉你这就是优胜劣汰……
谁把金钱变成了信仰/为你树立了成功的榜样/谁把安居乐业变成奢望/然后让你的人生为它而疯狂/谁使你只剩下劳碌匆忙/没时间创造独立的思想/谁把你的现实塞满悲观绝望/只能在虚拟人生中接近幻想
谁告诉你这是你们的时代 年轻人/谁告诉你这是你们的时代 年轻人/谁偷走了你们的时代/谁偷走了你们的时代/谁偷走了你们的时代/谁偷走了 谁偷走了 属于我们的时代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