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新华出版社丨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教育价值观变革研究(3)

就我本人比较粗浅的理解而言,音乐抑或音乐教育更多的是感性的,它通过人的人的感觉器官、发声系统、动作技能等表达的是人的情感和意愿,更多的是美感意义上人的生存状态的体现,套用海德格尔引用荷尔德林的话“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几乎可以说,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音乐般地生存于世界。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及受世俗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使音乐和音乐教育蜕变成人们为了谋取某种利益的工具,从而导致音乐之于人的愉悦功能乃至灵魂的净化和美化功能的丧失。如果非要寻找出这背后的原因,大概与人们今天着力反思的现代性或者工具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们所要反思的现代性基本上就是理性本身了,将理性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人们生存的基本目的显然是追求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行为模式和生存准则,于是,音乐乃至音乐教育就被理性主义至上的阴霾所笼罩,如典型的就是音乐过程中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掌握胜过了对作品的感悟和体验,学习音乐的目的已经远离了陶冶情操、愉悦精神、达成和谐的内在价值而被考级、升学、牟利等工具性价值所取代。

新华出版社丨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教育价值观变革研究


......
是为序
王坤庆
2021年6月于武汉天琴湾寓所
Part Three
▪关于内容▪
认真且独立的我们
图5.1游戏的社会——认知学习框架
从这个框架不难看出,它包含了几乎所有幼儿游戏,特别是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和认知过程中与身体发展的错综关系。可以看出在社会游戏中,儿童通过身体体验进行探索、观察、交往、合作等社会化的关系,对于儿童的个体发展和集体互动发展都体现了社会游戏的优势;而在认知游戏学习中,儿童将个体的身体动作与存在的现象进行交往式的探索,通过想象创造和角色融入等形式,在自我参与约束中,获得身心感性、理性的发展。

新华出版社丨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教育价值观变革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