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晁衡与鉴真,虽九死其犹未悔(4)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衡与藤原清河一行辗转六个月返回长安,恰逢安史之乱爆发,晁衡追随玄宗避难四川。战乱平息,晁衡被继任的唐肃宗任命为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赐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宝龟元年(770年),晁衡病故,朝廷追封从二品潞州大都督。日本光仁天皇因为晁衡交流日唐,埋骨他乡的事迹,追赠他正二品的官位。
1979年,西安市政府在兴庆宫公园修造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和纪念堂,以志纪念这位促进中日友好的国际友人。2012年两国因为钓鱼岛交恶,纪念碑遭人污损,虽经清理无法复原。晁衡若是有灵,想必也是又遗憾又痛心。
鉴真和尚与阿倍仲麻吕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物。阿倍仲麻吕万里来投,只为体贴人类灯塔的文明之光,鉴真和尚六次东渡,却是为了将这一束光芒传播到佛法尚不及的荆棘蛮荒。人类的文明便是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实现相互交融,虽九死其犹未悔。
鉴真俗姓淳于,武周垂拱四年(688年)出生于扬州,幼年受戒,而后游历洛阳、长安研习佛家戒律。玄宗开元元年(713年),二十六岁的鉴真返回扬州大明寺,设坛说法,持戒授律,四十五岁时已是名扬四方的律宗大师。
佛教传入日本,迭经散播,信众广大,其中不乏为了逃避劳役,私相剃度。久而久之,奈良朝廷深感其弊,佛法虽已东传,只得其法,未得传法之人。日本天平五年(733年),朝廷派遣荣叡和普照两位学问僧随同遣唐使团来到大唐,邀请深谙戒律的高僧大德东渡日本。
荣叡、普照二人先是来到洛阳邀请到了高僧道璿。日本天平胜宝四年(752年),卢舍那大佛开眼,先期离华赴日的道璿任职祈愿师。道璿是日本传播律宗的先驱,与华严、天台两大宗派的兴盛也有密切关联。
访得道璿,两位日本学问僧继续留在大唐寻访高僧。天宝元年(742年)荣叡和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恳请鉴真前去日本传授戒律。鉴真了解日本是佛法兴隆之国,于是询问门徒可有人愿往。门徒千万,无一人愿舍身赴险。鉴真慨然表态: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他这么带头,祥彦、道兴、道航等二十一名弟子亦明言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