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稿】消失魔术(2)
深夜的教学楼冷冷清清,平时只轮得到夹在流动人群中爬楼梯的我,此时可以一个人享有升降电梯。“叮”的一声,电梯门开了。我走出来时旁边楼梯间的感应灯“啪”地亮起,说不好是惨白色还是幽蓝色,晦暗的色调看上去有些伤感。
没来过这栋楼的,其实很容易晕头转向,因为它构造几乎完全对称,走到哪乍看都长得一个样,我去年来校报到后迷路了小半年。如今,去三班教室的路径我再熟悉不过,摸着黑就找到自己的位子,却忽然愣住了:记忆中,我的月考卷是老师让同学替我领的;放学后班主任进教室发卷子,而我一打下课铃就去帮体育老师搬器材了,同学送卷子过来时手里腾不开,让她先搁在旁边,但忙完我就忘了,所以卷子现在大概率还留在那里。没办法,我重新锁好班门,改道去体育器材室。
这类储藏室都在地下一层。实际上,这层最初的规划设计,是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后来有一年,几个强势的家长联名反映,认为无意义的兴趣社团就是孩子凑头瞎胡闹,不仅没什么收益还耽误学习,要求学校加强管理,比如不能让好学生和坏学生一起玩,比如必须和学分或别的什么衡量标准挂钩,每学年结束要看到直白的进步和成绩。结果是校方迫于压力,对课外活动进行彻整,改成非强制的课程选项,并安排了统一教学。自那之后,初中部的社团传统就终止了,废弃的自由活动室一部分变成了课外班教室,另外空着的大部分,尽可能被当成了堆放材料与器械的仓库使用。这段历史离我们这届颇为久远,说实话,除了起玩心的时候,我们才抱怨一下曾经不懂事的家长和太听话的学校,其余情况下,也并没感到由于少了社团的存在而真正缺失了什么。毕竟课业繁重,每天的时间已经非常不够用了。
不过,大家完全不讨厌教学楼有个神秘的地下一层。曾有段日子,校内甚至流行起一种新传统,即是把地下室当鬼屋闯,于是就时常有笑声吼声尖叫声响彻初中部大楼,一度惊扰到教学主任,导致那会儿天天开思想教育大会,专门针对调皮捣蛋。年级组老师还从此多了份巡逻工作,专抓楼道内大声喧哗,后来这种行为才有所收敛。当然,大家的新鲜劲儿也慢慢过了,估计只有那些刚入学的初一新生,仍热衷于无聊的探险与试胆比赛,偷偷约定着放课后的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