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居乡宦到家亡人散,甄士隐人生的三场大火,曹公早已交代明白(3)
这时还是开场时的这一年,我们可以说成是红楼元年,而甄士隐家真正的大火,是在第二年的三月十五日,也就是差不多隔了一年之后。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
当一把大火将甄士隐家烧成瓦砾场时,我们再回头看去年来拜访的严老爷一节时,不由得后背发凉,曹公的如椽巨笔,早已在暗中埋伏好了一切。
更奇的是,这场火是从葫芦庙里烧出来的,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细节。葫芦庙是干什么的地方?是当地的一座古庙,自然是出家人出家之地,而甄士隐正是被这场大火所逼,最后顿悟出了家。
与葫芦庙为邻那么多年,甄士隐都没有出家之念,却被葫芦庙的一场火,“逼”的出了家,真是绝妙的安排。
在曹公对甄士隐一节的构思中,其实是一环扣环的,先是烈日炎炎的季节,接着是一场梦境,醒来就遇到一僧一道,还念了一首“烟消火灭”的谶诗,紧接着便是严老爷来拜,之后便是一场大火……
前前后后都离不开一个“火”字,真应了那句“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首诗似乎说的不只是香菱,后两句也指甄士隐一家。
三、跳出火坑的甄老爷
甄宅着火之后,甄士隐最后带着妻子丫鬟去投奔了岳丈封肃,但这封肃是个势利小人,与《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岳父胡屠户有的一比。
“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