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册子:《塞下曲》背后的虚与实(2)
盛唐年间,哥舒翰为西突厥别部突骑施人,高仙芝为高丽人,皆为北疆一时名将,都城长安亦是汉胡相杂,佛教、道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百教同辉,《唐书》上说“大蒙之人,西方之国,与时盛衰,随世通塞。勿谓戎心,不怀我德,贞观开元,藁街充斥”(天下的世人,西方的国度,随着时局变化而强盛或衰微,随着世情不同而与我国沟通或闭塞。不要说外国人的心思就不像我国人一样怀有德行,你看看贞观和开元年间的盛世,作为国外使节区的藁街上,满满当当都是和我一样饮食起居的外国人),多民族、多文化大融合的盛况,恐怕也是大唐盛世令人向往的诸多方面之一部。
唐军在怛罗斯之战中的另外两名中下级将领李嗣业和段秀实,《新唐书》亦载有其列传。李嗣业列传中记载了他为了撤往白石岭固防,而用大梃击杀堵塞道路的藩国盟友拔汗那部“人马数十百”,段秀实列传中则记载段在此事发生时喝斥了李嗣业“不勇不仁不义”,反而因此被李嗣业所敬重而倚为得力战友,但李嗣业“痛击友军”的行为,据《新唐书》载其实还被视为助高仙芝撤离有功而在战后受到了嘉奖。安西都护府的另一名重量级人物封常清,史载是以自荐的形式投入高仙芝门下担任幕僚,起先还因跛瘦斜眼等生理问题为高仙芝所拒,之后则凭借写下一手好捷报而开始崭露头角,渐渐被高倚重为门下智囊,很有点儿贤才军师的传奇色彩,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其在怛罗斯之战中的表现,小说里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而描写其劝谏高仙芝不要赌气再战、尽快撤往白石岭,其实这些谏言在《新唐书》中都是李嗣业向高仙芝提出来的。
几乎是跟在怛罗斯战后接踵而来的安史之乱,彻底打乱了所有悍将谋臣乃至整个盛唐帝国的命运。封常清、高仙芝先后因为避敌锐气、固守潼关的战略部署,而被急于平叛以至方寸聩乱的玄宗皇帝信谗处死;李嗣业作为唐朝“陌刀将”的代表人物,在光复长安的香积寺恶战中,率领陌刀队以“堵进”之势绞碎了不可一世的叛军精锐骑兵,最终于相州战役期间为流矢重伤而亡,成就了忠悍之名;段秀实则在内患剧盛的中唐时期又遭遇了朱泚之乱,因在朝堂上用芴板殴打叛臣朱泚而丧命;唐帝国则因此失去了对安西地区的掌握,曾经慑服西域的安西都护府成为了帝国的飞地,在吐蕃、回纥等强邻的环伺之下,以得不到轮换的师老兵疲之队伍坚守四十余载,连彻底覆灭的具体时间也未能传回唐帝国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