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历史小册子:《塞下曲》背后的虚与实

历史小册子:《塞下曲》背后的虚与实
《塞下曲》是笔者参加“B站年度故事”活动的一篇原创短篇小说,发表于本人专栏: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522744
作为一篇涉及到历史题材的短篇小说,《塞下曲》的创作可说是三分实、七分虚。本篇是正文之外的一章附注,大略介绍一下小说背后的历史、虚构与现实。
1.历史战事
作为小说的一条主线,文中对唐朝安西军远征西域之战的描写,其实杂糅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高仙芝列传所记载的相互独立的两场战事。
其一是征讨小勃律之战,小勃律国所在的位置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与当时的吐蕃国(即今天的西藏地区)接壤,其战祸的开端则在于小勃律在大国博弈的棋局中依附了吐蕃。为示惩戒,高仙芝针对小勃律展开了其军事生涯中第一次翻越帕米尔高原(时称葱岭)的远征,三路大军从连云堡北谷、护密国和赤佛堂路分进合击,其中赤佛堂一路亦是其得胜之后的班师路线,也就是小说结尾阿拉丁一行人归国时所走的路线。史书上,安西精锐对一个小藩国的作战过程可称平淡,葱岭天险就是小勃律用于防范唐朝的一道最强屏障,高仙芝完成了翻越世界屋脊的兵力投送,本身就是胜局的主要因素。较为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史书记载吐蕃国在与小勃律交界的大断谷上修建了一座藤桥,宽达一箭道,花费一年时间才修成,而高仙芝的部将席元庆使用暴力破拆,从白昼强拆到夜暮才将藤桥彻底斫断、阻止了吐蕃大军前来救护小勃律,也从侧面反映了藤桥的巨大。
一座用藤条缀建、宽达一射的巨桥,在唐朝天宝时代也足可称得上一个工程奇迹了。
其二是怛罗斯之战,爆发于小勃律征伐战胜利班师四年之后。唐帝国与黑衣大食(即阿拉伯帝国)之间爆发的怛罗斯之战,在观感上一直显得比较扑朔。一方面,这几乎是唐朝与阿拉伯两个全盛帝国之间有史可考的唯一一次大规模军事冲突,两股强大武力的碰撞总免不了激起关于金戈铁马的悲壮向往;但另一方面,有关这场战役的记载可说过于单薄,高仙芝率领的安西都护府及藩属国联军两万余人(说法不一,大抵不会超过三万)经过三个月的时间翻越了在波斯语中意为“平顶屋”的帕米尔高原和莽莽大漠,在怛罗斯投入了与大食军队短短五天的遭遇战,尔后在相持之时因藩国遏逻逯部的跳反而迅速败退,最终仅余数千残兵归国,且这场战役的影响力似也并不像直观感觉起来那样深远。于阿拉伯帝国而言,其参战部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打了一场未能全歼对手的击溃战,而阿拉伯指挥官阿布.穆斯林战前关于“谁先踏上中国就委任谁做中国派遣长官”的豪言也并未因这次胜利而变成现实;
于唐帝国而言,这次失利对于安西都护府的军力乃至高仙芝本人的仕途都没有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关于怛罗斯之战较为传奇的一种说法,称中国的造纸术因此战被俘的唐朝纸匠而传入中东,并由此渐入欧洲、影响了欧罗巴世界印刷品业乃至思想启蒙的发展进程,也受到“造纸术早在战前就已传入撒马尔罕地区”等说法的有力质疑,唐朝对安西地区的失控实是之后爆发的安史之乱所造成的恶果。可见这场“巨人扳腕”式的较量,很可能只是唐与阿拉伯交流与冲突过程中一次影响较小的插曲,甚至在新旧两部《唐书》中都只有少得可怜的笔墨一笔带过。怛罗斯之战的导火索是高仙芝诱杀了石国王室(小说中为了把怛罗斯之战和小勃律之战联系起来,把此事虚扣到了小勃律头上,其实被高仙芝实施斩首行动的是石国),逃生的石国王子向大食求援,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诱因,而这些表面因素之下的主因,则是唐与大食两个大国在疆土膨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