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故乡,是很多人的远方。(5)
很小的时候,有首唐诗教给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时候是不理解这种诗意的,背会了它之后,它作为音节存在于我的记忆里面。但是在我上小学4、5年级的某一天,我父亲就带着我爬了城墙。我想,我父亲那天一定是因为某个工作上的事情,或者说家庭里的事情,可能心情不是很愉悦。我父亲平时跟我的话还挺多的,他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告诉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那天上了城墙之后,父亲很沉默,他的沉默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我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一言不发。坐在那个城墙上,看太阳朝西边慢慢的往下降,我突然理解了那首诗,为什么要“驱车登古原”,我理解了我父亲。这就是阅读。
我觉得,有时候你跟你自己读过的东西产生共鸣,不是在阅读的那一刹那,而是有可能在很久以后。有一种文字,有那些文字的创造者,那些作家的一种精炼的文字,它们会告诉我们此刻的心情是什么,他帮助我们理解自我,理解我们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情感波动。那一句唐诗,让我在一个小孩子的内心,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情感。
我曾经读到过欧阳江河的一首诗,是写工人的,他说:“整个玻璃工厂是一个巨大的眼珠/劳动是其中最黑的部分”,我们在过去听习惯了对劳动的讴歌,当听到对劳动本身的体肤之痛这样清晰的描述,对我是非常打动的。到后来,我又看到于坚的一首诗,于坚说:“劳动使他高于地面,但工具比他更高。高举着锄头,犹如高举着劳动的旗帜。”我觉得也对,人的这种劳作生生不息,他站在地平线上去耕作的时候,我们是高于地平线的,它让我们显得高大,同样是对劳动,我觉得这两首诗都写得非常准确,因为它是事物的一体两面。
通过这样一个关于劳动的诗歌,让我形成了一种多角度的习惯,任何一件事情有它的阴面、阳面,同样对劳动,你可以去讴歌它,它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你也可以去写它的疲惫,因为它确实消耗了我们的精力。余华有一篇小说叫《现实一种》,我觉得这个名字非常好,我们每个人只身处某一种现实。但是我们读了于坚的诗再读欧阳江河的诗,或者说读了欧阳江河的诗再读于坚的诗,我们就知道现实它不止一种,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同样一个事物。
贾樟柯在吕梁学院活动现场我高考结束之后,就一个人离开家,坐上了一个长途汽车。我坐在车里面看汾阳县城在移动,逐渐的远离,熟悉的人一闪而过,逐渐的变成田野,向西而行。这样的一个旅行,给了我非常大的一种开阔。
那个长途汽车它没有站,随时招手随时就停,停下来之后上来一对母子,他们就坐在车的机器盖的那个地方,车就继续往前面开。开着开着突然那个有点智障的孩子就说“我要喝健力宝。”然后他妈就说:“我给你拿健力宝”,他们的声音足以让整个车厢听到。然后就把健力宝打开之后,旁边就有一个大叔说你中奖了。讨论半天,旁边一个人说,我给你50块钱,你卖给我。然后另外一个人说100,然后有人花很高的价钱把健力宝罐买了。当他交易成功之后,突然那个有点傻的孩子,就是喝健力宝的那个人突然就变正常了,说:“停”,然后那个车就停了,你发现一帮人就下去了,最后买健力宝的那个人开始号啕大哭,因为他中圈套了。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旅途里面,你会看到这样的一个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