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对《红楼梦》的四大贡献,让后世受益两百多年(5)
一件斗篷,我们初读,也许根本不会在意,但熟读后发现,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一切景语皆情语”,处处都有伏笔,不同材质、颜色的斗篷,披在不同人身上,反应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也映射了各自命运。
曹雪芹一方面担心文不传世,“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寄去作神传”,一方面又担心世人读不懂其中深意,不明自己的苦心,“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脂砚斋作为曹雪芹的知己,则相当于在曹雪芹与读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让两百多年后的我们,个个可以做曹公精神上的知己。
关于红楼梦的写作手法,脂砚斋在回后批里也有提到,二十七回回末,有一段脂批写的非常详细。
甲戌:《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不因见落花,宝玉如何突至埋香冢;不至埋香冢又如何写《葬花吟》。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
脂砚斋不仅点评了这一回曹公引出黛玉葬花之因由,更由此总结了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诸多手法,而我们最熟悉的即是“伏线法”,曹公通过诗谶、谜谶等方式,为我们伏线了众多人物结局。最有代表性的则是十二钗判词,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以及元宵节灯谜,群芳放风筝等情节的伏线。
脂砚斋对于每一回情节画龙点睛式的点评,以及由此阐发的红楼梦的诸多写作手法,不仅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原著,对于从事写作,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初衷也大有帮助。
当然,脂砚斋的贡献远不止这些,比如还有原著之外的知识拓展,与原著情节人物的隔空互动,对曹雪芹家世和自身身世的透露,以及各种嬉笑怒骂之真性情的流露,让我们仿佛觉得脂砚斋离我们并不遥远,他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每一个人。
可以说,脂砚斋对红楼梦的巨大贡献,让后世受益了两百多年,且还会一直受益下去。
作者:夕四少,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