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开局(3)
“自己说出口了,所以对方一定会了解的想法,是一种傲慢、是发话者的自我满足,以及听者的自以为是……基于许许多多的原因,把话说出口后,不见得代表双方一定能理解。因此,我想要的并不是话语。”
我渴望的不是话语,但我的确是渴望着什么。
那肯定不是互相理解、好好相处、无话不谈、待在一起之类的愿望。我知道自己不被人理解,也不期望别人理解自己。我追求的是更深刻、更残酷的事物。未知的事物是何等恐怖,所以我希望“了解”。我想了解,我想知道,借此感到安心,得到心灵上的安适。“想要完全理解”这种愿望太过自私、太过独裁、太过傲慢,既肤浅又叫人厌恶。一想到自己抱持着这种愿望,便觉得浑身快要受不了。
话虽如此,如果、如果彼此都能这么想。
如果存在那么一个对象,能互相将丑陋的自我满足加在彼此身上,并且建立容忍彼此傲慢的关系。
这种情况绝对不可能发生,我心里清楚得很;这样的愿望,只存在我无法企及之处。
再怎么跳也够不到的葡萄,一定酸得要命。
不过,我也不需要甜到失去实感的果实。虚假的认知和欺瞒的关系,不是我渴望的事物。
我渴求的,其实是酸得要命的葡萄。
哪怕那串葡萄再酸、再苦涩、再难吃、甚至有毒,或根本不存在、不可能得到、连“想要”的想法都不被允许。
“即使如此……”
等察觉时,话语已经脱口而出。我听得出自己的声音在颤抖。
“我还是……想得到“真物””
从这个角度可以解释《春物》在叙述中谎言的存在和比企谷八幡已经注定了的对“真物”追求的失败。他对“真物”的描绘最早基于对现充集团的差异、先“不是什么”,再“是什么”,然后随着剧情发展、如叶山隼人的抉择的含义和雪之下雪乃的存在已经暴露出的对想象的无法满足,比企谷八幡开始逐渐表露出对过去自己对于真物的描绘的质疑。而叙述中谎言的存在来源于他在描绘中预设的推出剩余的过程,标记如何在这个问题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最初标记完成的瞬间“真物”就成为了可以被意指的、割裂了的真物,进而将比企谷八幡投入追求替代品的游戏之中。
在我过去所引用、认为是对《春物》评价不可回避的文段中,比企谷八幡对于“话语杀死真物”有了最详尽的表述。“说了也不会了解”是因为我始终是在对我所想象的他者说话,我的言语最终指向的是自身的匮乏和由此引出的在想象中无法满足的欲望,而不是对实在的他者说话,“事物在说出口的瞬间毁坏”是因为我欲望着的在意指、在向他者渴求的过程中被他者的标记撕裂,我希望他者理解我、满足我,在那之前却不得不先步入他者的标记之内,因为不被标记就不能被意指。“我渴望的不是话语而是其他的什么”是比企谷八幡对“真物”投以视线时而注意到的不能被意指的剩余之物,正是因为有剩余之物,话语或者说话语背后的标记秩序才得以运行,同时也使身处于其中的我们成为了永远不能拥抱实在之物的边缘人,之后的“虽然傲慢但我还是想要“真物””则是对标记禁令的反抗,更为深刻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真物”不仅是无法获得的、连对它的直接欲望都被冠以傲慢之名置于禁令的另一端?
我渴望的不是话语,但我的确是渴望着什么。
那肯定不是互相理解、好好相处、无话不谈、待在一起之类的愿望。我知道自己不被人理解,也不期望别人理解自己。我追求的是更深刻、更残酷的事物。未知的事物是何等恐怖,所以我希望“了解”。我想了解,我想知道,借此感到安心,得到心灵上的安适。“想要完全理解”这种愿望太过自私、太过独裁、太过傲慢,既肤浅又叫人厌恶。一想到自己抱持着这种愿望,便觉得浑身快要受不了。
话虽如此,如果、如果彼此都能这么想。
如果存在那么一个对象,能互相将丑陋的自我满足加在彼此身上,并且建立容忍彼此傲慢的关系。
这种情况绝对不可能发生,我心里清楚得很;这样的愿望,只存在我无法企及之处。
再怎么跳也够不到的葡萄,一定酸得要命。
不过,我也不需要甜到失去实感的果实。虚假的认知和欺瞒的关系,不是我渴望的事物。
我渴求的,其实是酸得要命的葡萄。
哪怕那串葡萄再酸、再苦涩、再难吃、甚至有毒,或根本不存在、不可能得到、连“想要”的想法都不被允许。
“即使如此……”
等察觉时,话语已经脱口而出。我听得出自己的声音在颤抖。
“我还是……想得到“真物””
从这个角度可以解释《春物》在叙述中谎言的存在和比企谷八幡已经注定了的对“真物”追求的失败。他对“真物”的描绘最早基于对现充集团的差异、先“不是什么”,再“是什么”,然后随着剧情发展、如叶山隼人的抉择的含义和雪之下雪乃的存在已经暴露出的对想象的无法满足,比企谷八幡开始逐渐表露出对过去自己对于真物的描绘的质疑。而叙述中谎言的存在来源于他在描绘中预设的推出剩余的过程,标记如何在这个问题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最初标记完成的瞬间“真物”就成为了可以被意指的、割裂了的真物,进而将比企谷八幡投入追求替代品的游戏之中。
在我过去所引用、认为是对《春物》评价不可回避的文段中,比企谷八幡对于“话语杀死真物”有了最详尽的表述。“说了也不会了解”是因为我始终是在对我所想象的他者说话,我的言语最终指向的是自身的匮乏和由此引出的在想象中无法满足的欲望,而不是对实在的他者说话,“事物在说出口的瞬间毁坏”是因为我欲望着的在意指、在向他者渴求的过程中被他者的标记撕裂,我希望他者理解我、满足我,在那之前却不得不先步入他者的标记之内,因为不被标记就不能被意指。“我渴望的不是话语而是其他的什么”是比企谷八幡对“真物”投以视线时而注意到的不能被意指的剩余之物,正是因为有剩余之物,话语或者说话语背后的标记秩序才得以运行,同时也使身处于其中的我们成为了永远不能拥抱实在之物的边缘人,之后的“虽然傲慢但我还是想要“真物””则是对标记禁令的反抗,更为深刻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真物”不仅是无法获得的、连对它的直接欲望都被冠以傲慢之名置于禁令的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