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筑基功法(上)(9)
少,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
。老子《道德经》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
。
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就怕杂念太多,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
伏,按下葫芦又起瓢,弄
得不可招架,一旦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
试行,短时间内能够起到
一定的作用。
(2)收回忘掉
这种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悟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有杂念,即用微意归
身内,然后忘悼,一忘而
杂念自无。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似雪花
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
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后,化为乌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
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
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
到。所谓“忘”,非是一
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对于自性心性层次的一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
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
。马丹阳祖师曾言:“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耐
我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
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此中“无心”即“忘”
之本义,“邪心”即邪忘
之心,可见“忘”字,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要深入
所要深入的一种境界。以
“忘”的境界来行持入静,这是道家内丹独有的心法。
(3)顺其自然
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静。假若浮游乱想,萦绕
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
是暗里许多,一时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
收回忘悼”法难以控制。
这时就不用管他,只须自己静坐不动,顺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
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
成为“假想”,因为念自心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也就无奈我何,
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
。在做功夫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想”
之后,杂念自然也就慢慢
地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清境。中间猛然一觉,杂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
难言。就象不听话孩子,
淘气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份,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
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
用劝说,自然乖乖地回家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
,必须马上用第一种办法
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烈。
以上三种办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示。因为做功
。老子《道德经》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
。
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就怕杂念太多,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
伏,按下葫芦又起瓢,弄
得不可招架,一旦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
试行,短时间内能够起到
一定的作用。
(2)收回忘掉
这种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悟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有杂念,即用微意归
身内,然后忘悼,一忘而
杂念自无。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似雪花
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
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后,化为乌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
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
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
到。所谓“忘”,非是一
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对于自性心性层次的一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
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
。马丹阳祖师曾言:“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耐
我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
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此中“无心”即“忘”
之本义,“邪心”即邪忘
之心,可见“忘”字,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要深入
所要深入的一种境界。以
“忘”的境界来行持入静,这是道家内丹独有的心法。
(3)顺其自然
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静。假若浮游乱想,萦绕
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
是暗里许多,一时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
收回忘悼”法难以控制。
这时就不用管他,只须自己静坐不动,顺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
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
成为“假想”,因为念自心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也就无奈我何,
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
。在做功夫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想”
之后,杂念自然也就慢慢
地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清境。中间猛然一觉,杂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
难言。就象不听话孩子,
淘气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份,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
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
用劝说,自然乖乖地回家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
,必须马上用第一种办法
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烈。
以上三种办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示。因为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