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筑基功法(上)(8)
,不能自已做主,可是自己又不觉察。修炼的人,内心的境界高尚,一尘不染,
万虑皆空,不以物喜,不
以已悲。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一般所自己认为的得与失、祸与福,其实都是自己心中想的,掩盖了自己的本性
真心。而且二者之间的关
系并不绝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
古代有“塞翁失马”的典
故,说是边塞有位老人,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很替他着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
:“也许这是一件好事。
”后来这匹马自动回家了,并且带来一匹马,邻居又向他祝贺,他却不以为然地
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好
事。”后来他的儿子骑这匹马把腿断了,邻居又替他难过,他却不能为然地说:
“也许这不是一件坏事。
”后来边疆征兵上前线,他的儿子由于摔断了腿,就没有被拉去当炮灰,这个故
事说明了“祸福无常”的
道理,得到了也不一定就是失去了也不一定会是坏事,得与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关键是身心不应当为外
界事物所役使。对于修炼的人来说,应当跳出世俗圈子,不为外称所动,以保持
身心清静,增益功修。
从以上所述几点可知,道家修炼与流行气功不同,修炼首先要求人们应当做一个
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高尚
的人,也可以说是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先尽人道,再修仙道。修炼有着严格的道
德标准,即人道为丹道之
基,无德则不能培道,这一根基,决定了道家丹法修炼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仙道
贵实,绝非空谈。这与宗
教家的神权迷信和玄学家的口头空谈大异其趣,不可同日而语。
2、静功如何止念?
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中
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
种心理惯性。以至于有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
不觉得心中有念,乃至做
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入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
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动
。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入静状态?据
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
种道家修炼所用的办法:
(1)有念即止
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使前念消除,后念不
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
。或者有的念头,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
以考虑一下,有了结果马
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这后一般不会再来。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
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
。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做功。这样逐渐减
万虑皆空,不以物喜,不
以已悲。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一般所自己认为的得与失、祸与福,其实都是自己心中想的,掩盖了自己的本性
真心。而且二者之间的关
系并不绝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
古代有“塞翁失马”的典
故,说是边塞有位老人,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很替他着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
:“也许这是一件好事。
”后来这匹马自动回家了,并且带来一匹马,邻居又向他祝贺,他却不以为然地
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好
事。”后来他的儿子骑这匹马把腿断了,邻居又替他难过,他却不能为然地说:
“也许这不是一件坏事。
”后来边疆征兵上前线,他的儿子由于摔断了腿,就没有被拉去当炮灰,这个故
事说明了“祸福无常”的
道理,得到了也不一定就是失去了也不一定会是坏事,得与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关键是身心不应当为外
界事物所役使。对于修炼的人来说,应当跳出世俗圈子,不为外称所动,以保持
身心清静,增益功修。
从以上所述几点可知,道家修炼与流行气功不同,修炼首先要求人们应当做一个
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高尚
的人,也可以说是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先尽人道,再修仙道。修炼有着严格的道
德标准,即人道为丹道之
基,无德则不能培道,这一根基,决定了道家丹法修炼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仙道
贵实,绝非空谈。这与宗
教家的神权迷信和玄学家的口头空谈大异其趣,不可同日而语。
2、静功如何止念?
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中
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
种心理惯性。以至于有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
不觉得心中有念,乃至做
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入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
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动
。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入静状态?据
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
种道家修炼所用的办法:
(1)有念即止
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使前念消除,后念不
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
。或者有的念头,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
以考虑一下,有了结果马
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这后一般不会再来。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
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
。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做功。这样逐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