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德语自翻]一位天使之死 Der Tod eines Engels(6)

就我个人而言,与阅读许多作品不同,我无法在阅读让·保罗的作品时只忠于文本,我必须深入时代背景与让·保罗的个人世界,才能理解他的用意。
借用让·保罗的比喻,他的作品仿佛是一片片镜子的碎片,每个碎片都映照出那个时代或他个人的一面。
说回死亡这个主题,让·保罗从来不是为了描写死亡而描写死亡,他的精神是向死而生的。在这篇故事里,天使并不知晓人为何生来就要面对诸多苦难,也不明白这些苦难都有什么意义。只有一件事天使无比清楚,那就是:在苦难中挣扎求生的人类有多么可敬。
所以,尽管让·保罗写着天使,写着死亡,但人类才是他歌颂的对象。
这篇故事取自让·保罗的长篇小说《昆图斯·菲克斯林的一生》,这部小说被归类为“幽默的田园牧歌”。我起初无法理解这部作品到底幽默在哪里,而且我也一直无法理解欧洲艺术作品里的幽默。那些作品里大多没有常人所理解的幽默,尤其是许多以幽默曲为名的音乐作品,那里面更多是折磨人的情绪。
经过一番查找,我终于理解了幽默在西方文化下的底色。Humor并不是指纯粹的快乐,而是面对痛苦又漫长的人生时,人们突然笑起来的瞬间。人生困苦,时间有时如同白驹过隙,有时又度日如年。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并不是因为客观世界的时间流速变化了,而是我们人类的心境变化了。人的每一种情绪都转瞬即逝,而音乐作品又是充分展现时间性的艺术形式,因此一部以幽默为主题的乐曲里,听众大部分时间都辗转在各种情绪中,它们接踵而至,转眼又烟消云散,来去得那么不明所以,听得人倍感煎熬。然后在某几个部分或是瞬间,我们忽然微笑起来——可惜啊可惜,快乐总是走得那么快,就和人的所有情绪一样。

[德语自翻]一位天使之死 Der Tod eines Engels


这暗合了陈佩斯所说的那句话: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如果生活的底色并不苦涩,人们哪里还需要鼓起勇气对生活报以微笑呢?
可是,既然一切情绪都具有转瞬即逝的特性,快乐只是情绪的一种,那各种痛苦折磨的情绪也都会随着时间而消失。这么想来,似乎痛苦也不是无法接受的,可为什么我们总会觉得痛苦的感觉会在我们身上停留更久?
或许,这也是时间对人类的诅咒。
正如同故事里的天使,他附身于人类,也曾感受到满腔爱意,也曾进入精神的世界。可惜他不能长久地沉浸其中,胸口的伤口就一遍又一遍地唤醒他。就算一时的痛苦与快乐都消失了,但只要人还活着,下一秒就会有新的感情在心中升起。我们还没有将之前的所有整理好,还来不及喘口气,灵魂就又要添一道道新伤。
它们变得太快了,又从不停歇。它们总是与不断向前的时间纠缠在一起,它们无休无止,它们令人厌烦疲倦,我们阻止不了它们,更阻止不了时间,只有死亡才能冻结一个人的存在。可惜活着的人到不了彼岸,而死去的人也再也无法向对岸的人诉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