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谈我父亲的《三国》(2)

从“初出祁山”、“二出山”到“六出祁山”。这六出祁山,我父亲要说四个月(初出祁山和六出祁山就要各说半个月,三出祁山最短,也有三回书)。
《三国志》从太先生手里拿过来只有六十回书。我们说的评话《三国志》,基本上有一回书就有一出京戏,老先生说过:“书不离戏,戏不离书”,整部《三国志》约有一百三十六出京戏。
只有有戏没有书,没有一回书没有戏的。譬如“白门楼”我们说书一表而过,京戏却当一出重头戏唱。《张松献地图》也有戏,不过是出冷门戏,不象《甘露寺》、《失空斩》熟。
父亲的《三国》将我太先生黄兆麟和何寿良老先生的书合成一体。
黄兆麟说到关老爷捋须看《列国》,一声痰嗽真是阴凛凛的,用不着使劲,确能神似:“厅堂里点燃着蜡烛,关羽正在秉烛达旦,刺客踩在围墙上,听了他的一声咳嗽,知道他尚未入睡。”这就是从咳嗽一声中表达出来的气氛。
黄兆麟是老实人,各有一派,说书没有噱头,但有真实的艺术〈他也不善于放噱头,因为别人未笑他先笑了)。说到徐庶一向让曹操上当,曹操一听内中有“窍坎”,在他说来就算大噱头了。何寿良老先生说的《三国》就很噱,有一次他们二老在苏州对台,黄老先生在吴苑,何老先生在金谷,两地都客满。说《三国》一般不用外插噱,倘若用外插噱反而会格格不入。“要真”,用真来推动书情。

谈我父亲的《三国》


《三里桥挑袍》这回书只有黄兆麟有(别人说《三国志》,都是从闯辕门开书,黄派另有几十回前段书)。曹操带了文武官员来为关羽送行,到了桥境,停下轿子,相爷在轿子里,关老爷骑马在桥面上。曹操说道:“我今天匆匆而来,未备酒席,请勿见怪。”因为饯行用酒,无酒何以钱行。关老爷回他两句,我的太先生说法老了,回答曹操说道:“丞相,什么,什么,什么”两句文编当的话听不大懂。要有一定古文水平的听众,才能听得懂,当然要改革。
关公和曹操说什么话呢﹖说的是:“我到你相府已三日,每日去一次,一次也未见到你这位丞相的面,今天你不要说摆酒,就是龙肝风尾我也不在心上。”就是这么两句话,当时,用了文言就不易懂了。
我佩服我父亲,他是一个十四岁的乡下孩子(齐门乡下做板刷出身),竟然能够听懂黄兆麟的书,后来还能在他的基础上加以改动,这真不简单。这两句改成:“丞相,关某自到相府,三日三次未见丞相金面,今日龙肝凤尾,亦不美味。”
后来我觉得还不够通俗,又改为:“丞相,关某到丞相府三天,从未见过丞相一面,今日为了皇兄,莫说是美酒佳肴,即是龙肝凤尾,关某也是不吃了。”
我起关老爷这个角色,是杨莲青老伯伯教的,他在会里叫我说回书给他听,我就说了一回《赠马》,曹操和关羽吃酒,要起丞相和将军两个脚色,他听了之后说:“阿大呀,你这样说两个角色不分档,一个不象红生,一个不象大面。”于是教我说:“关老爷这个角色,声音是慢而发荡,曹操的声音则快而发脆。”一个荡而慢,一个快而发脆,那末说起来就是闭了眼晴听,也可以判若两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