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适应新听众的要求(4)

2024-06-14曲艺武松评话评弹苏州评弹吴君玉 来源:百合文库
耀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活象如松。有个老艺人告诉我,如松和父亲耀松也是一样。几代人没有变化,不改革岂能不被淘汰。说表老化表现为带腔带调,无节奏,无感情,无层次。人民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都起了重大变化,这些工作、生活也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同时必然反映到对艺术的要求上来;作为一个演员,要经常听听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决不能我行我素视若无睹,说表艺术非改革不可,不能固步自封。表书要不脱离人物,有感情,甜要说象甜,酸、苦、辣同样要使听众身入其境,尝到各种滋味,而不能象“开展览会作介绍”那样的表现方法。
要脑子里有听众。多研究听众的意见,好和坏不能凭某人的主观爱好来决定。当前还有一种偏向,有些专家、权威、某些领导,写文章说好道坏;好的都是过去的,老戏、老剧本、老艺术、老手法、老艺人等……而很少看到“要改革”的文章。往往在舞台(书台)上参加实践演出的演员却没有发言权,这是不公平的,非常有害,它妨碍着艺术的发展。我呼吁要大家讲,大家评,真理才能越辩越明。如目前对培养青年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要青年演员“武戏文唱”、“武书文说”、“要稳”、“多坐少立”、“多静少动”。另一种是青年要“冲”、有朝气、不要“温”、动作性要强.我认为:“武戏文唱”,是盖叫天在六十多岁时提出的一种表演方法,符合老演员的艺术表演情况,但绝对不能要求青年也这样“文唱”。盖叫天在青年时代就是以勇猛武生闻名,他出手之快是一致公认的;后来年老了,身体条件不适应,才采用“武戏文唱”。

适应新听众的要求


如果一定要求今天十七、十八岁的演员去“武戏文唱”,何异于要求年老的盖叫天象青年一样勇和猛,岂非不分皂白了?不久前,我看到中国戏校的刘子蔚唱《火烧裴元庆》,很多观众反映,“好久没有看到这样勇猛长靠武生的出手了”。这个评价值得我们深思。一定去要求青年评弹演员“稳”,“多坐少动”,往往会使青年手足无措,或者台上“温”毫无朝气。是不切实际的。培养青年,除学习老艺人基本功外,要让他们自由发展,自由选择,要有“冲劲”,不管是说表和演,“动手”,必须锋芒毕露,精神饱满,让他“冲”,冲过头可以回转来,而不应捆住他们的手脚。这不对,那不对,二十多岁就变得少年老成。八十年代的青年,说的是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或五十年代的书就糟了。青年学长篇也要让他们改,而且要启发他们改。不能一动也不许动,或者口头上承认让他们改,一碰到实际问题就横加指责,这不能改、那不能动,这改坏了,那改错了。
要知道今天的青年也是我们的听众,他们对艺术的看法,同样代表了青年昕众的观点。连你的书也不爱听,那如何来学你的艺术呢?这是一个极简单的道理。在改革长篇过程中,和青年一起来改,我看比一个人苦思冥想强得多(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对青年提出高要求,而是求能正确地培养和帮助青年提高艺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