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好文)奥斯特、麦克尤恩、村上春树——美英日的“中产作家”们都在写些什么?(11)
《水泥花园》中的四姐弟在父亲修建自家后院的水泥花园过程中去世后,需要照顾好自己卧病在床的母亲。在母亲也接着去世后,一家无主的四个孩子为了不被福利机构收养以至家庭四人分离,决定在市郊的家园中形成一座绝对的孤岛。他们掩盖了母亲去世的事情,并在这个小体系中稳定自己的秩序。大姐朱莉成为了家庭中的母亲,我们的叙事者也就是正处青春期心理敏感的杰克成为了父亲,而最小的男孩汤姆则习惯退回刚刚出生的婴儿的状态。四姐弟的家庭以一种温暖而排外的策略孤立于世,《水泥花园》的变态(动词意)在于这个家庭的结构打破了我们原来对于一个家庭结构的认知,在父母的位置空缺后为了维护秩序,孩子们最终成为了父母。排开血缘关系,他们的发展是能够让人所理解的;但又正因为血缘这份世俗的伦理所在,《水泥花园》才会变得难被故事中的外人(就比如大姐朱莉的男朋友)以及故事外的外人(也就是我们读者)所感到尴尬和脸红的存在。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放在《水泥花园》中显得相当合适。
麦式小说的底调:病态而温暖。93年被改成电影的《水泥花园》在早期的四本书中麦氏小说对于挑战伦理、特殊的亲密关系、性和暴力、反世俗价值观的内容的讨论已相当充实。再往后走,麦氏小说开启了题材更加丰富且关于现代社会的尝试。其中故事背景中涉及二战和欧洲政治的内容不少,就比如《赎罪》的主要时间线正是二战间,《无辜者》是战后英国人和美国人驻军柏林窃听柏林墙另一边苏联人机密的背景,《黑犬》同样是“我”的岳父母伯纳德和琼在二战时的人生经历改变了他们的婚姻和人生见解,涉及21世纪的《星期六》则有美国进军中东,英国本土青年的抗议活动做为小说的推助之一。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放在《水泥花园》中显得相当合适。
麦式小说的底调:病态而温暖。93年被改成电影的《水泥花园》在早期的四本书中麦氏小说对于挑战伦理、特殊的亲密关系、性和暴力、反世俗价值观的内容的讨论已相当充实。再往后走,麦氏小说开启了题材更加丰富且关于现代社会的尝试。其中故事背景中涉及二战和欧洲政治的内容不少,就比如《赎罪》的主要时间线正是二战间,《无辜者》是战后英国人和美国人驻军柏林窃听柏林墙另一边苏联人机密的背景,《黑犬》同样是“我”的岳父母伯纳德和琼在二战时的人生经历改变了他们的婚姻和人生见解,涉及21世纪的《星期六》则有美国进军中东,英国本土青年的抗议活动做为小说的推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