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历史小册子——《飞行士之舞》背后的虚与实(17)

2024-03-25历史文化空战 来源:百合文库
高摇摇低摇摇 双机编队战术:两架战斗机组成用来共同对抗敌敌机的同一编队,谈及这种战术概念同样绕不开上文的马克斯·殷麦曼。空战史上最早的双机编队,是由德国飞行员奥斯瓦尔德·伯尔克(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红男爵”的导师)和马克斯·殷麦曼组成的,英国战史学家克里斯托弗·钱特曾说:“空战史上的真正作战,是从伯尔克和他伟大的竞争者马克斯·殷麦曼中尉开始的。” 
空战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先敌发现,而单独作战的一架战斗机存在很大的视野盲区,特别是在集中注意力发动攻击时,几乎没有机会去抵御可能出现的其他敌机从侧后方向发起的进攻,空战史中受到突袭的战斗机飞行员有80%-90%在遭遇袭击之前始终未能发现跟袭在后的敌机所构成的威胁,按照“红男爵”阵亡情况的其中一种说法,里希特霍芬有可能就是死于在追击对手时受到了另一架敌机从背后发起的偷袭,典型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双机编队就是秉持着“多一双眼睛、多一分安全”的简单原则而被提出的,伯尔克与殷麦曼利用这种双机编队配合,在同一天共同赢得了他们各自战斗生涯中的第50场空战胜利。而殷麦曼也正是因为在一次未使用双机编队的独自作战过程中,与“红男爵”极其相似地阵亡于第二架敌机的后方突袭。伯尔克的结局则是在使用新的多机大圆阵战术出战时,与邻机发生碰撞而坠机殒命。

历史小册子——《飞行士之舞》背后的虚与实


小说末尾的瓦堡空战中,斯图茨和寇菲林就是使用了这种“减少视野盲区,保护队友后方”的最简单双机编队原则,击落了向他们挑战的大量飞行士。
“双攻”战术:双机编队战术的其中一种队形,罗卡、米丽的“升力弧线”和戈比的“海燕”在决战中配合用于对抗斯沃罗“秃鹫”的战术。与长机在前、僚机在侧后的普通双机编队战术不同,“双攻”战术的两机采取了并排横队、同步飞行战术,作战思想是编队中的任何一架战机都为另一架提供空中支援,虽然仍然明确区分编队中的长机和僚机关系,但主攻与协助的关系可以根据实战情况而转换,且敌机在面对作战位置相同的编队两机时,很难立即区分出长机与僚机的角色来。在小说末尾的瓦堡决战中,即以罗卡和米丽的“升力弧线”担任长机,戈比的“海燕”担任僚机,主要由长机的米丽(后期切换为罗卡)负责战术指挥,事实上这也是双机编队的一大战术思想所在,亦即长机飞行员要跳出自己“仅仅驾驶着一架飞机”的思维定式,而要始终意识到自己控制着的并不只是本身的一架座机,而是同时掌控指挥着编队中的全部两个火力发射平台,而在双机分离诱敌并对斯沃罗形成了夹击之后,亦能马上完成由“升力弧线”退居追击牵制位置、由“海燕”进行拦截主攻的角色转换。

历史小册子——《飞行士之舞》背后的虚与实


猜你喜欢